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3/19
03:42

两千多岁的丝绸之路翻开了战“疫”新篇章

MU787航班万里驰援记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起飞前,MU787机组人员在对飞机进行最后的检查、调试。吴双桐/摄

  在MU787机长林波看来,这次包机驰援不仅展现了中意友好,也体现了中国民航的成熟。吴双桐/摄

  抵达罗马后,4名乘务员用特殊的方式为中国援意医疗专家团送行。俞修全/摄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地面工作人员正在把一批批从全国各地邮递来的防疫物资装入飞机腹舱中。张弘历/摄

  在航班起飞前,MU787乘务员为援意医疗专家们准备了祝福卡片。谢梦圆/摄

    3月11日夜里11点,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林波的睡意很快被一个特殊的飞行任务赶走。

  超过1.7万小时的飞行时间,让这位民航机长养成了每晚手机“不静音、不断网,随时准备接受紧急任务”的习惯。

  这通电话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上海飞行部打来,同事用很快的语速告诉林波,中国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向意大利派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专家组和医疗物资。他们定于3月12日中午,搭乘东航承运的MU787包机,从上海直飞罗马。林波担任这趟“特殊国际航班”的带队机长。

  其实,早在疫情暴发初期,林波就向公司递交了请战书,做好了“一声令下即刻出征”的心理准备。但突然接到重大国际航班包机任务,并要在短短的12个小时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让经验丰富的他“心里也不由得一惊”。

  “这是我21年工作生涯中从未遇到过的紧急任务。”林波立刻放下手机,为了不吵醒家人和孩子,悄悄走到书房,打开电脑进行航线规划和准备工作。他回忆说:“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和病毒抢时间,比效率。”

  临阵“换将”只为确保防疫物资绝对安全

  东航国防动员办公室副主任彭海彦是最早得知“包机驰援意大利”的几个人之一。

  组织“春运”和抗击疫情,让已经快到退休年龄的彭海彦很久都没能好好睡一觉了。但这位总说自己闲不下来的“老民航”,每次遇到紧急任务,还是会冲在最前面。

  3月11日晚上8点多,东航接到民航局发来的紧急任务——运送中国医疗专家组和防疫物资飞赴意大利。

  飞行无小事,更不用说是如此紧急、重大的国际包机任务。“用什么飞机承运”“配置什么机组和乘务组”以及“什么时间起飞”等一系列问题,如雨点般密集地砸来。

  “想要顺利完成国际包机任务,选择机型是首先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彭海彦介绍说,只有机型合适,才能为人员和物资提供充足空间,同时也方便进行合理配重,保障长距离飞行的平稳、安全。”

  收到9名抗疫专家组成员和物资的运送清单后,彭海彦和同事们首先想到了空客A330-200机型。

  “这款宽体飞机机身轻、燃油效率高,经常被用于长途客货运输。”就在即将敲定空客A330-200时,彭海彦发现,这批物资和日常运送的货物有很大区别。

  “我们发现,这批医疗物资多为口罩、防护服、药品等盒装货物,它们大多体积大、不耐压,一旦飞机在漫长的飞行途中遭遇较大颠簸,有物资挤压、破损的风险。”彭海彦与同事们反复商议后决定,更换腹舱容量更大、机龄不到1年的空客A350-900来执行此次包机任务。

  他向记者解释说:“这些援意医疗专家本身就非常辛苦,医疗物资也十分珍贵,我们必须保障航班的平稳舒适,以及防护用品的绝对安全。”

  在彭海彦和林波在各自紧张地进行准备工作时,在亚欧大陆另一端的意大利,东航罗马站站长周依明正反复拨打着意大利民航局的电话。

  由于疫情形势愈发严峻,意大利政府采取了航空管制措施,中意两国之间的民航已经暂停。因此,包机必须得到罗马当地的起落批复,否则就可能面临“飞到了却进不去”的风险。

  从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3点开始,周依明和同事们反复尝试联系意大利民航局。提交的电子申请表迟迟没得到回复,他们就打电话给民航局其他部门,四处寻求帮助。

  “那时,我一遍遍地听打电话的忙音,感觉都成了钟摆的摆动声。”周依明回忆说,当时自己只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一点,意大利民航局的回复速度能再快一点”。

  过了1个小时,意大利民航局仍未回复包机申请。急得满头大汗的周依明决定打破常规流程。他一边联系中国大使馆出面协调,一边联系准备接收这批医疗物资的意大利红十字会,寻求紧急协助。

  又忙碌了1小时后,东航总部终于告诉周依明,收到了意大利民航局的批准,飞机可以在第二天正常起飞。直到这时,周依明才长出了一口气。他庆幸说,感觉那两个小时就像打了一场漫长而紧张的战役,“幸运的是最终还是打赢了,我们没有给国内的援意医疗队和同事们拖后腿。”

  “多装一个口罩、一套防护服,就可能多救一个人”

  和往常一样,乘务长郑挺欣出家门前告诉年迈的母亲,自己今天会负责一趟“普通航班”的乘务工作。

  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安检、身份认证程序后,3月12日早上9点,郑挺欣来到上海浦东机场旁的东航机组航前联合准备室。

  作为一名“空中管家”,他曾带班执行过接送中国维和部队赴黎巴嫩、大兴安岭大火运送消防官兵等特殊任务。即便如此,在得知即将执行包机驰援意大利的任务后,郑挺欣几乎失眠了一整夜。

  “从2月初向公司递交抗疫请战书开始,我就一直等待着被召唤。”他笑着说,看着周围的同事们纷纷投身抗疫一线,“我既钦佩又羡慕,甚至还有点着急。这下自己终于也有机会贡献一份力量,心里十分激动。”

  执行包机任务的丰富经验告诉郑挺欣,与普通航班相比,执行包机驰援海外的特殊任务将面临不少额外的考验。

  3月12日早上9点30分,东航为执行此次包机任务的6名机组成员和4名乘务组员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动员准备会。除了确认航路图、云团、天气情况等基本信息外,这10名机组、乘务组员再次培训了防疫知识,并学习如何穿戴防护服,落地开舱后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如何尽可能减少肢体接触等技能。

  “对于我们东航人来说,他们10人的平安归来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离准备室不远的浦东机场,几乎忙了一宿的彭海彦正在清点要运送的医疗物资。从3月11日晚上开始,从各地运送来的医疗专家团队和防疫物资,如同涓涓细流般汇向浦东机场。

  受疫情影响,各地募集的防疫物资物流速度不同,有的提前抵达浦东机场,有的还在路上。

  “面对凶猛的新冠病毒,每多一个口罩、多一套防护服,都可能避免一人或者多人发生感染。”彭海彦说,为了尽可能多地运送防疫物资,一向习惯了风风火火抢效率的工作人员放慢了节奏。“再多等一会儿”成了他和同事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综合考虑国内防疫物资运输筹备情况、意方航班时刻表等多重因素后,东航将MU787的起飞时间从中午12点推迟到下午3点,最后定为下午5点30分。

  在等待过程中,郑挺欣和其他3名机组人员几乎一刻也没有闲下来。他们每隔1-2小时就对机舱内进行消杀处理,为了向援意医疗专家表示敬意,郑挺欣还带领同事给大家写祝福卡片。

  在9张白色的卡片上,乘务组员分别写上了名字和祝福语。乘务员谢梦圆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熊猫贴纸,把一只只憨态可掬的熊猫贴在祝福卡片上。“医疗专家们在国外工作压力大,希望他们看到这些熊猫贴纸时,能想到国人一直为他们祈福。”

  往常,空客A350-900机型要配备20名乘务员,这次减少到4人。但如何既保障专家组成员、机组成员在飞行中的舒适度,又能及时处理机舱内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对于林波和其他5名机组人员而言,这是飞行生涯中第一次在12小时内集结成队。在长达12个小时的飞行中,机组将分为3班接力完成。为保障机组、乘务人员健康安全,抵达罗马后,他们压缩休息时长,稍作停留就返航国内。

  “这次航行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让航班安全顺利抵达罗马,第二是保证往返航行顺利、平稳。”在动员准备会结束前,林波这样说道。

  接力护航9619公里行程

  3月12日下午5点30分,载着9名医疗专家和近9吨医疗物资的MU787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

  据了解,我国派往意大利的专家组成员一行9人,来自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疾控中心、四川省红十字会、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单位。他们已经在国内战“疫”一线连续奋战,积累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治疗的丰富经验。对于正处于抗击疫情关键时期的意大利来说,他们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

  “尊敬的白衣战士,很荣幸今天能陪你们一起奔赴意大利抗疫前线。中国的杏林即将满园,春日的阳光洒满心间,在你们的护佑下,家乡的人民安全了,但你们却不能脱下战袍,还要继续无畏地逆行,用医者的仁心厚德去守护更多的人民。命运与共,爱无国界,我们深信,全人类守望相助,终将战胜病魔!最后,我谨代表机组和全体东航人向你们致以最高的敬意!我们等你们捷报,接你们回家!”

  说出这段机长问候致辞时,泪水在林波的眼眶里转了又转,“意大利正处于疫情暴发的危险期,中国抗疫专家组成员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和希望,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学习。”

  由于接到任务比较匆忙,医疗专家组中有人没有忙完手头工作,有人在航班上继续整理相关资料,还有人没有和家人好好道别。由于包机航班不能像商业航班一样申请WiFi账号,郑挺欣号召乘务员拿出自己的账号,方便医疗专家们上网办公或向家人报备平安。

  90后的谢梦圆是本次包机任务中唯一的女性乘务员,飞行期间闲下来时,她会在机舱内走一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专家睡着了,我就把他的毛毯盖紧一些;还有专家是第一次坐国际长途航班,有些焦虑、不适,我就陪他聊聊天,舒缓一下他的心情。”

  她告诉记者,在进行配餐准备工作时,东航后勤保障部特地为4名来自四川的专家准备了特色辣酱和酱菜。“希望他们哪怕在飞往异国他乡的航班上,也能在味蕾上感受到家乡的牵挂。”

  与此同时,在驾驶舱内,郎春力、唐伟彬、贾正宇3名90后副驾驶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盘的每一个数字和信号。

  1994年出生的郎春力是3人中年龄最小,也是最“活跃”的那一个。身为团支部书记的他,在疫情暴发后组织机组的年轻飞行员,成立了一支飞行预备队,命名为“A350墨镜侠战疫青年突击队”。

  “空客A350机型的前挡风玻璃就像一副墨镜,而平日工作时机组人员也习惯戴一副墨镜。所以大家商议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又酷又专业’。”郎春力感慨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自己更加意识到民航工作的重要性。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飞行任务,需要年轻人挺身而出,所以我们组建了这样一支预备队。”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勉励广大青年,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作为青年飞行员,我们更应练好本领,磨练意志。不是在执行飞行任务,就是在准备飞行的路上。”

  “去机场!保障中国医疗队的航班”

  MU787航班起飞后没有遇到雨雪、云团,航行十分顺利,但林波仍然“悬着一颗心”,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他担心,由于航空管制,意大利的各个空域和机场随时有可能禁飞或者关闭。一旦碰到这种情况,MU787航班要备降到其他机场,甚至掉头返航,这样大家之前的所有努力将付之东流。

  雷达显示屏上,代表飞机的绿色光点离目的地罗马越来越近,林波觉得自己的心跳也不断加快。驾驶舱内的6个人都静静地注视着前方,没有人说话。

  “MU787航班,这里是罗马机场,欢迎你们的到来,意大利人民感谢你们的帮助。”听到罗马机场塔台发来的这条信息时,林波终于如释重负。“那感觉,就像在沙漠里走了一天一夜,终于洗了个热水澡,身上所有的疲惫和不安都被冲刷得一干二净。”

  飞机降落前,4名乘务员把提前备好的辣酱、酱菜、方便面等食品打包好,送给抗疫专家组的队员们。“大家还一致决定,把自己返程用的洗手液和消毒液也都拿出来送给他们。”郑挺欣说,专家组更需要这些防疫物资。

  在他眼中,尽管相处只有10多个小时,但这些援意医疗专家组员就像一群老朋友,像即将远征的亲人。“我们大家恨不得把飞机上所有用得上的物品都送给医疗专家们,希望他们能够顺利工作、平安归来。”

  打开襟翼、放下起落架、开启反推,当地时间3月12日晚10点25分,MU787航班稳稳地降落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的跑道上。在引导车的带领下,MU787航班朝着停机位缓缓驶去。

  “由于意大利疫情严重,航班也大量停航,东航罗马站的意大利籍员工开始居家办公。”周依明告诉记者,他们一听说是要保障中国医疗专家搭乘的航班,都主动要求去机场上班,并自发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介绍中国援助意大利抗击疫情的故事。

  机舱门打开了,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意大利卫生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舷梯下等候多时。在一旁的停机楼里,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纷纷掏出手机,记录着这一珍贵的时刻。

  在抗疫专家组员们下飞机后,4名乘务组员拿出了五星红旗,向他们致敬送行,他们的防护服上还分别写着“加油”“中国”“平安”“必胜”4个词——这既是援意医疗人员的承诺,也是大家对他们的祝福。

  东航罗马站员工Alessandro同样激动不已。

  “在这个困难的时刻,东航在,中国在!我们意大利人不会忘记你们的帮助,谢谢你们。”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这样写道。这名因《马可·波罗游记》而对中国心生向往的意大利小伙子,曾专程到中国学习生活了多年,早已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

  当然,特殊的MU787航班并不孤独。

  “民航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流渠道,服从服务于疫情防控和外交两个大局。”3月16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表示,按照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在正常航班的运行基础之上,对一些需求集中、飞行目的地有接收能力的城市,中国民航视情启动了重大航空运输保障机制,开行临时班机或包机。

  据他介绍,截至3月16日,我国共执行了13架次赴疫情严重国家的运输任务。其中,执行援外专家组运输任务1架次,执行援外物资运输任务5架次,运输物资78.45吨。

  2000多年前,一队队满载丝绸和瓷器的驼队,从中国出发,翻过高山,越过荒漠,促成了古代中西方文明的首次交流。今天,一架载着医疗专家和物资的飞机,为身处艰难时刻的意大利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援助。通过携手抗击疫情,两国传统友谊和互信将进一步加深。

  在万米高空,这一次几乎横跨亚欧大陆的驰援,必将为中意友好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责任编辑:许亚杰    流程编辑:贾志强】

张雪迎拨弄彩凤鸣岐七弦琴,聆听千年清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3-17 17:01:15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3-17 11:30:29

全国180多家博物馆恢复开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3-17 11:26:10

原创公益战疫歌曲《感谢有你》MV全网首发!

中国电力新闻网2020-03-15 23:23:42

致敬武汉志愿者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0-03-15 13:45:35

谢谢你,陌生人! | 729声工场为你讲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3-12 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