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2/05
05:21

我的爸爸妈妈在前线

作者:魏豪成 刘舒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青在线

  李华看着不满3岁的小女儿,一会儿撸撸她的头发,一会儿亲亲她的小脸;抱起,放下,放下;又抱起……大年三十这一天李华的反常表现,被大女儿袁源看在了眼里。

  1月30日,在写给远在武汉参加疫情防控的妈妈的一封信中,这名五年级小学生讲述了自己过年那天对妈妈的观察:“您不安的双眸和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己经暴露了您的紧张,您可能不知道您那天看妹妹的眼神,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仔细。”

  读女儿这封信的时候,李华直掉眼泪。作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她正月初一凌晨接到指令增援武汉,目前已在那里工作好几天了。

  连日来,李华为病人做基础治疗护理,输液、注射,测量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遇到危重病人,还要参与抢救。为了少上厕所,她和同事们每天控制饮水,很少有时间休息,但女儿的来信让这位前线护士浑身是劲儿。

  李华和同事们在湖北战“疫”的时候,在他们的家乡,南充市顺庆区教体局团委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群体中发起了“我为新型肺炎患者加油,我为一线工作人员点赞”活动。活动参加者中,不乏这些一线人员的子女。

  正月初一的早晨,一觉醒来的南充市涪江路小学学生雷霁霏发现爸爸不见了。外婆告诉她,爸爸半夜1点接到通知,早上7点半就去医院集合出发去湖北了。

  爸爸突然奔赴抗击肺炎疫情的前线,让雷霁霏和外婆坐立不安。她在写给爸爸的信中说:“特别是外婆,一会儿喃喃自语:晓得你爸爸到了没?那边情况怎么样?一会儿又喊我发个语音,问问爸爸有没有空吃饭?有没有时间休息?”

  因为爸爸在抗击疫情的前线,这名三年级的小女生也开始关注时事新闻了。“看看疫情防控动态,看看此时新增了多少病例,又治愈了多少患者。”

  雷霁霏的爸爸雷震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教授,也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妻子告诉他,刚开始那两天,女儿舍不得爸爸,哭个不停。于是,只要有空,雷震就会和女儿视频,这才逐渐让女儿安心。

  但在信中,这个小女孩表现出了坚强的一面。她对爸爸说:您离开家后,我要成为您的角色,保护好外婆和妈妈。她还叮嘱爸爸注意防护,“因为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为更多的病人治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迅速反应,医护人员、社区干部、人民警察等群体超负荷工作。南充市顺庆区教体局团委决定,从1月30日起到疫情解除,开展上述活动。

  随着爸爸妈妈工作量的增加,南充市孔迩街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源琳感觉到他们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她的爸爸是警察,妈妈是社区干部,有一天,妈妈半夜0点30分才回家,凌晨4点又被紧急电话叫去上班了。

  “我和弟弟躺在床上,弟弟问我妈妈去哪儿了?我只能哄弟弟说妈妈买糖去了,看见弟弟眼里闪着点点泪光,我也想说:‘妈妈我想你了!’”在信中,陈源琳写道。

  涪江路小学三年级学生钟茵没有错过妈妈“出征”的时刻。正月初一天不亮,她就被爸爸叫醒,一起为妈妈煮了饺子、汤圆。爸爸对妈妈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希望你平平安安。”

  钟茵的妈妈蒋莉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医师组副组长。由于穿着防护服不能接电话,女儿打给她的电话经常接不到。每天早晨,钟茵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爸爸的手机,生怕漏掉妈妈的来电。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她学会了做西红柿炒鸡蛋。钟茵在信中向妈妈汇报了自己掌握的厨艺,表示妈妈凯旋后要亲自下厨给妈妈做这道菜。

  “看到女儿的信,我们都觉得她长大了。她一定会知道,妈妈是全家人的骄傲。”钟茵的爸爸说。

  这批奔赴战“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的错过了孩子三岁生日,有的失去了宝贵的假期,但一封封笔迹稚嫩的信给了他们力量。“唯有发挥好自己的专业技术,与医疗队成员一道圆满完成任务,早日回家和女儿相见。”身在武汉的李华说。

  “现在通信发达,很少写信,但在特殊时期用这种方式沟通,让父女之间把平常没有说出来的话表达出来了,他们的心也贴得更近了。”雷霁霏的妈妈左莹说,“我也是医务工作者,支持丈夫的工作,希望他照顾好自己,早日平安回家和我们团聚。”

 

【责任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