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2/03
04:12

西藏班学生:在南通感受家的温暖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凌雅娴 来源:中青在线

  1月18日,南通中学西藏班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击鼓颠球的团队拓展活动。实习生 凌雅娴/摄

  “扎西德勒!”“幸福安康!”伴随着一声声新年祝福,江苏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南通中学西藏班的200多名学生。

  今年春节前夕,学校专门组织留校的西藏班学生来这里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他们学烹饪、跳“竹竿舞”、穿“大脚鞋”,在欢乐竞技中感受团队的力量。第二天晚上,篝火晚会开始,悠扬的藏歌声中,师生们围着篝火跳起锅庄舞,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新年狂欢。

  这些来自西藏的孩子,已经越来越熟悉内地的节奏。高二(3)班团支书次珍拉姆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一年要过两次新年,一次是藏历新年,一次是农历新年。

  去年除夕那天,她和室友在宿舍打扫完卫生,一起上街买年货。晚上,学校为他们精心准备了年夜饭,有他们喜欢吃的辣子鸡、炸耳朵和酥油茶。

  “第一次喝到学校的酥油茶,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很有家乡的味道。”次珍拉姆说,吃完年夜饭,每个班级分头开展联欢活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次珍拉姆的家乡在西藏那曲,过年有起早打水讨彩头的习俗,据说第一个打到水的人最有福气。虽然学校没有打水的地方,但同学们还是会早早起床,敲击锅碗瓢盆庆祝新年到来。

  吃完家里寄来的青稞糌粑,西藏学生以宿舍为单位五六人结伴,到其他宿舍串门拜年。大家有的手捧自制的美丽切玛(切玛是藏族同胞欢庆藏历新年的吉祥物,用酥油、糌粑等制成,尝切玛代表着预祝新年如意——记者注),有的端着浓浓的酥油茶,还有的捧着装满糕点、糖果和牦牛肉的盘子。

  新年里,每个宿舍都要精心布置:门上或用彩笔绘制民俗图样,或挂上藏族风格的门帘;室内则挂上代表吉祥的哈达和彩帘,扎上彩色气球。

  这一天,次珍拉姆会在室内摆上小桌,桌前铺上毛毡,桌上放置切玛和糖果、糌粑、牦牛肉、酥油茶,“尽量摆得像家里一样”。

  拜完年,同学们还会将宿舍集体制作的“切玛”在长条桌上一字摆开。学校会专门举办传统的“藏式风情大赛”,评选“最美藏俗宿舍”“最美手制切玛”和“最美藏饰打扮”。

  南通中学副校长沈惠祥介绍,目前在校的西藏籍学生有255人,学校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都会专门开展“藏文化宣传周”、藏历新年庆祝活动、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元旦迎新汉藏联欢等活动。学校还利用内地西藏散插班的独特优势,使汉藏学生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并组织当地汉族学生与西藏学生结对,一起开展联谊活动。

  每逢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当地学生还会邀请西藏同学回家过节,感受汉族家庭的节日氛围。每年寒假的“我请西藏同学回家过年”活动,已成为该校最具特色的传统项目之一。

  去年,云丹卓玛在南通度过了第一个春节,她的汉族同学邀请她一起回家过年。“我们一起包馄饨,馄饨和家乡的‘古突’很像,还一起看春晚。虽然没能回家,但在这里我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云丹卓玛说。

  有时,这样的温暖是从同学间的小惊喜开始的。

  高三(18)班的扎西措清楚地记得,高一那年的藏历新年是星期一,那天早上她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到了座位后,突然发现抽屉里塞满了各种明信片和新年贺卡,刚刚还在读书的同学纷纷站起来,一起对她说“新年快乐”。“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当时激动的心情,只有感谢,感谢他们记得这么特殊的一天。”扎西措说。

  第二年藏历新年,她主动邀请汉族同学来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一起串宿舍,品尝藏族特色美食,动手制作切玛,还一起跳锅庄舞……“那一年藏历新年和农历新年正好是同一天,我相信这个新年对我们来说都有不一般的意义。”扎西措说。

  对高二学生格桑罗布来说,内地同学对他的关心是“很细致的”。这个来自西藏日喀则的男孩刚来南通上学时,由于醉氧反应,连续两周总是上课犯困,他的同桌递来一小盒清凉油,帮他打起精神。去年9月,他和汉族同学一起在运动会上表演了藏族传统竞技项目“押加”,短短4天练习中,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沈惠祥说,学校注重搭建汉藏文化双向交流平台,让汉藏学生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博大。目前,学校有94个学生社团,有相当一部分由汉藏同学联手打造,“通过这种交流互动,增强了学生对多元多彩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责任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