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19
12/30
05:46

铸魂

——某信息通信旅六连推动党的科学理论落地生根记事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青在线

  “报告!”12月底的一天,晚上的《新闻联播》结束后,某信息通信旅六连的学习室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报告声。官兵们争相发言,上等兵蒋博文抢到了一个机会,侃侃而谈由驻澳门部队相关新闻引发的对强军梦的思考,获得阵阵掌声。

  看完《新闻联播》后进行“新闻点评”,是六连官兵理论学习的一项常规“课目”。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他们喜欢使用学习软件,特别是“挑战答题”环节,因为可以互相比拼,“很够劲”。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是六连官兵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过硬的精神底色传承于建连之初。六连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组建的一支重要通信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六连奉命南下珠江,担负起粤东500多公里通信线路维护任务。

  巡线途中,官兵们自发组织起毛泽东思想宣讲队,自掏腰包购买理论书籍赠给当地群众,将千里巡线路上的23个线路维护站办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站”,被粤东干部群众誉为“红色维护连”。

  改革开放以来,六连官兵传承红色基因,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与时俱进推进连队全面建设,连队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2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好六连’的好在于一个‘新’字,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所以官兵们的学习热情总是很高。”中士黄华荣说。

  前几年,连队指导员段玉洋发现,单纯靠讲故事已经很难感染这群90后、00后。于是,短视频被搬上了六连的讲堂,新媒体平台上的热门视频成为教案的一部分。课堂上很少有人睡觉,官兵们开始热衷于讨论视频背后的时代精神,有时甚至需要限制发言人数,打断讨论,才能继续讲课。

  除了“新闻点评”,六连还开展了人人做广播员活动,全连官兵轮流上台播音。

  中士梁晔璐曾是个害羞的姑娘,不喜欢当众发言。初到六连,第一次参加“新闻点评”,她站在台上半天也没憋出几句话。看到别人讲课滔滔不绝,她有些不服气。

  “他们行,为什么我不行?”梁晔璐把休息时间都花在了看书学习上。每次上台发言前,她都要准备厚厚的讲稿和教案,自己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

  慢慢的,梁晔璐喜欢上了在播音时与战友们分享学习心得。现在她是“新闻点评”活动中的“常客”,连队定期举行的“士兵讲坛”上也常见她的身影。梁晔璐自创的“横向学习法”与“纵向学习法”,主张理论学习联系具体事例,被不少六连官兵借鉴。

  指导员段玉洋介绍,在六连,理论学习与军事训练相辅相成,“读书”与“习武”不是天差地别的两件事,“文武双全”才是合格的六连兵。

  蒋博文是一名大学生士兵,今年年初分到六连,刚到连队看到的一幕让他至今难忘。那天晚上11点半,蒋博文背着大包小包爬上连队二楼找宿舍,本以为过了熄灯时间楼上应是一片漆黑,却没想到整个走廊里灯火通明,学习室里坐满了人。

  “大家都在学习、工作,就像大学的自习教室一样。”蒋博文很受震撼,同时又有些不解:“当兵嘛,练好‘武艺’就行了,这么拼地学习理论知识干吗呢?”

  后来的连队生活回答了蒋博文的疑惑。在这里,他看到老班长带伤坚持训练,巡线途中每一段线路都要亲眼看过,每一个节点都要亲手摸过——这也是六连前辈留下的优良传统之一。班长告诉他,要想实现强军梦,需要每一名战士奋发有为。

  在学校时,蒋博文的专业是英语。战友们知道后,经常跟他请教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老班长们对他说,连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巡线时难免要与市民游客甚至外国人打交道,学好英语就能顺畅沟通了。

  在六连生活了9个月,蒋博文读完了9本理论书籍。“六连教会了我系好军旅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理论学得扎实,人才有精神。有了精神信念,军事本领才练得上去。”最初,蒋博文把参军当成历练,打算服完两年兵役就返回学校读书,现在他决定报考军校,留在部队。

  六连主营区在闹市区,几个哨所分散在外。为了让驻守在哨所的官兵同样能够参加学习,六连通过远程视频连通模式,将每天的“新闻点评”与每周的“士兵讲坛”与哨所进行视频连线,广播台播音也照常安排哨所官兵参加,在当地录好后传回主营区播放。

  尽管人员分散,但六连组建至今,无一人违规,无一人受过处分。驻守哨所8年的老兵陈尚洪说,因为每天共同学习,自己从未觉得远离“大部队”,“六连的兵要有六连的样子,走到哪里都一样”。

  “我们人散心不散。”六连助理工程师刘爱林说,“党的创新理论为官兵们铸就了牢固的精神支柱。”

  她经常跟连队官兵讲述一个故事:70多年前,六连的先辈们行军途中饥肠辘辘,他们路过无人看管的苹果园,宁可挨饿也没有摘一个苹果。几年前,六连官兵巡线途中路过农家荔枝园,不慎碰掉了几串荔枝,大家一颗不漏捡起来,登门归还给园主并道歉。

  2018年,台风“百里嘉”“山竹”先后袭击连队驻地,连日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拦腰粗的大树被吹倒在马路上。六连负责维护的光缆阻断,全连官兵紧急出动,迅速赶到故障点,在沟壑泥泞的山地展开施工,不到两个小时就排除了故障。

  完成抢修任务后,官兵们顾不上休息,立即返回市区,为受灾严重的地区清扫马路。附近居民深受感动,自发为官兵们送来饭菜,六连官兵坚持先付钱再吃饭,绝不白吃群众一口粮食。

  作为驻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六连与当地学校、街道办等常年保持良好的军民共建关系,时常有周边单位和群众来营区参观。一次与幼儿园的共建活动中,官兵们为小朋友讲述了六连的故事,并展示了一些训练课目,在场的小男孩都喊着长大以后要当解放军。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六连的使命。学习没有止境,六连会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刘爱林郑重地说,“这是我们的‘魂’。”

 

【责任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