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19
10/22
04:25

独家专访八一军事五项人的援教岁月——

“距离最远”的师生情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青在线

  吴建筑(右二)与豪尔赫(左二)及智利军事五项运动员在赛场相遇。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梁璇/摄

  “砰!砰!砰!”第七届世界军运会特色项目军事五项由10月19日的射击项目打响第一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军事五项射击场内,来自各国的选手趴在地上,眼睛瞄准靶心,耳朵里是因心脏紧贴地面而放大的心跳声“砰砰,砰砰”,他们要做的是扣动扳机,分别在10分钟内及1分钟内各发10枪,完成精度射与速射的比拼。

  紧张,穿透他们身后长长的玻璃窗弥漫进观赛走廊,身着各国军装或运动服的官员、教练、工作人员和各国记者从彼此身边不停擦肩而过,在1号位到27号位间不停“切换”,既观察自己国家的队员也关注对手的情况。可一旦抬头遇到来自其他国家相识的“朋友”,拥抱、微笑和翻译软件里的问候便即刻冲淡紧张的观赛气氛,竞争和友谊在狭长的走廊里共存,就像开幕式点燃主火炬时“水火交融”。

  作为被国际军体理事会认定是最精彩、最艰苦和最锻炼军人素质的比赛项目,军事五项往往被视作衡量各国军队战斗力的标志之一。因此,激烈的竞争足以让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当射击场的枪声停止,障碍跑的秒表掐停,“友谊”即刻成为通用语言,在国与国之间架桥填壑。

  打开军人五项援教大门

  “吴,教,练”智利军事五项队领队豪尔赫·瓦伦苏埃拉上尉面露惊喜,一字一顿地用中文向八一军事五项队原队长吴建筑大校打招呼,不仅因为吴建筑正担任本届军运会军事五项比赛技术官员,更因为他们曾是师徒——2014年8月,接到援教命令的吴建筑前往智利,打开了我国在军事五项上的援教大门。

  如果以国与国之间的相对地理距离计算,智利算得上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但在情感交流上,双方却是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口中“伟大的兄弟”,作为南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智利成为中国军事五项援教工作抵达的第一站。

  在吴建筑的帮助下,智利军事五项队在第六届世界军运会突破性地取得第六名,“此前智利队排名第十五。”吴建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透露,实现这样跨越式的进步“只用了8个月”。为此,应智利方面要求,他的援教时间从一年半变成了两年半。

  豪尔赫是从智利全军院校中选拔出来的。起初,吴建筑选了16人,但有学员中途因其他原因未能参加全部集训,两个月后,他发现,“他们已经赶不上留下来训练的这些队员。”量变引起质变,吴建筑为这群智利男孩带来的训练理念及提升的训练量可想而知。

  “吴教练来了后,我们从一周训练5天变成了6天,训练非常辛苦,我们每天都必须拼尽全力才能达到要求。”豪尔赫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虽然训练很辛苦、受伤也很痛,但我们从没有不适应、不舒服的感觉。”

  除了训练天数增加,小项的训练强度也有变化。以障碍训练为例,“基本每节课肯定比他们原来多出一两千米。”而更关键的是动作技巧的传授,“比如3米斜墙,要冲上去,第一步要尽力,第二步就尽量点一下,然后收腹、腾空就过去了,腾空的时候身体要放松,要绷着就肯定不行。”吴建筑对动作细微的解析一开始让队员有些发蒙,可一旦结合他原来比赛时的录像带,大家纷纷有了参照。

  上世纪80年代是吴建筑比赛的黄金时期,他的障碍赛成绩约2分16秒,“那个时候相当于现在的潘玉程。”他笑着回忆。尽管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刚刚被潘玉程刷新为2分09秒50,但放在本届军运会该小项的比拼中,2分16秒也可以排在第四名。而且在国际军事五项运动技术领域,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技术经典“吴建筑射门穿涵洞”。这样的成绩让智利队员们有了动力,平时跑2分22秒、23秒的他们“已经偶尔能破20秒”。

  吴建筑的专业态度让豪尔赫觉得,“他对每个小项的技术细节都很有研究,他的训练理念让我们觉得非常有趣且有效,当我们获得他的经验后,感觉可以对自己抱以最大的期待。”

  尽管于年轻的队员,吴建筑的年纪已是父辈,“但在我们看来他年轻而强壮,总有惊人的活力和体育赋予他的专注力。”豪尔赫印象中,吴教练总是面带微笑,“他坚强而乐观,即便远离他的祖国、他的家人,但工作起来依然非常投入而积极。他总在说‘我们可以做得越来越好’。”

  在异乡的孤独,吴建筑自不会向这些学员提起。去到智利后的小半年,几乎没什么工作外的生活,大多数时候和翻译俩儿人“大眼瞪小眼”。尤其抵达圣地亚哥的第一晚,住在军队招待所的俩人便遇到地震,对于人生第一次经历地震的记忆,他体现了豪尔赫所说的乐观,“国外的军营多数有上百年的历史,房间比较陈旧,但也很牢固。”

  此后的生活中,地震已不稀奇。2015年,前往韩国参加第六届军运会前10天,智利遭遇里氏8.4级大地震,当时吴建筑和翻译走在街上并没明显感到晃动,看到行人在奔跑,才意识到地震。他印象中,直到晚上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余震时,看到街灯在左右摇摆,听见地下发出“隆隆”的闷声,才感到一丝害怕。这10天余震不断,“几乎每天晚上都是被摇醒的”。

  但智利军事五项队在韩国的成绩显然也引起了震动。用8个月帮队伍提升了9个名次,让智利军队里几乎都知道了这位吴教练。而吴建筑感受到这一切,是回国帮翻译处理签证事宜时,他记得,一名智利在中国的武官看到他就说:“我知道你,你把智利军事五项队带得非常好,他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军人的成就感在吴建筑心中溢开来,因为这个成绩不仅象征着队伍竞技水平的提升,也代表着中国和智利在军事五项上交流融合的成功。

  这是彼此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在智利,对军体运动队的保障并不如中国全面。军事五项射击和游泳分别在不同地方训练,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都得各自前往。乘公交车、坐地铁,“有时运动员开车大家AA制出油钱。”但真正让吴建筑困扰的是,“射击训练老没子弹。”2016年大赛临近,“一个人就分到200发子弹,相当于在国内两堂课的量在这儿得撑一个月。”巧妇“硬”为无米之炊,他让队员在1分钟内用空枪预习,“要到击发的瞬间就知道这发子弹能打几环的程度。”赛场一检验,“成绩还不错。”

  两年多时间,智利军事五项运动员身上已经多了些“中国功夫”,而吴建筑也多了些从援教工作中得到的思考。

  “1234,2234,3234,4234……”吴建筑笑称,“现在,他们做操都会用4个八拍了。”这些“独门秘籍”甚至会影响更多人,智利军事五项开展面较广,有时,教游泳都没学会的初学者也是他的工作,“像教幼儿园。”他表示,但这样特殊的经历也给了他很多启发,“无论水平高低,一视同仁。而且他们鼓励学员学会多种技能,比如,学会跳伞、潜水等都会给予奖励。”闲暇时,队里中尉的小孩还会教他西班牙文,“可惜我始终没学会。”

  自食其力到伸出援手

  从1980年八一军事五项队成立,在1981年首次走出国门征战,团体成绩即进入前8名,到本届军运会军事五项个人全能障碍跑比赛中,中国队员卢嫔嫔、潘玉程先后打破女子、男子在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伸出援手的背后,是一个自我强大的过程。

  1981年首次亮相令人“惊艳”,八一军事五项队两年后再次现身赛场则令世界震惊,吴建筑就是创造奇迹的一员。

  1983年,第31届军事五项世界锦标赛在丹麦举行,这支建队时间不到3年的队伍,在如林的强手中最终以21411.9分的总成绩击败群雄,勇夺团体冠军,将由西方国家军队垄断了33年的“戴布鲁斯杯”第一次带进亚洲。

  “当时不知道结果,别人纷纷跑来祝贺我们,才知道夺了冠。”吴建筑回忆起那两年的训练,就是一段在掺杂着炭渣的跑道上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日子,“教练是从军事三项过来的,大家都靠从录像里模仿别人、自己摸索规律去总结技术。”自食其力,八一军事五项队开始了一段摘金夺银、破纪录的辉煌岁月,像极了吴建筑和队友当年捧杯时穿的那套配有红领章做装饰的65式军服,用最简朴的方式书写着传奇。

  对世界军事体育的贡献可媲美国际奥委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法军上校亨利戴布鲁斯,当初提出军事五项的创意时,就是为军人找到和平时代的交流方式,而竞技体育的公平与公正帮他实现了让军人从沙场到赛场转换的梦想,也填补了二战烟尘拂去后士兵们难以名状的迷茫。

  “体育无国界吧。”两年半援教经历,让吴建筑体会到,尽管赛场上必须竞争,但体育是最好承放竞争与友谊的载体,因此,体育的技术和经验不该被“私藏”,“没有奉献就很难获得,从而就不知道自己的进步空间能有多大。”

  “从1948年成立最初的5个成员国到现在近140个成员国,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成员加入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是因为他们都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国际军体也因此成为各国之间一种特殊的纽带,成员国间没有任何歧视、不谈政治,我们对所有的运动员一视同仁,无论性别、国籍,所有人在国际军体都是平等相待的。也因此,我们才会如此强大。” 国际军体理事会主席皮奇里洛在开赛前表示,本届军运会第一次有超过9000名军人参与,已经创造了军事体育的历史。

  本报武汉10月21日电

【责任编辑:贾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