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奋斗着的青联委员

“大国工匠”冯鸿昌: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发布时间:2019-05-23 06:3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林智仁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校企联合、工学结合模式,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技术工人队伍建设,让更多年轻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副主席、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冯鸿昌工作室组长冯鸿昌提交的议案,再次引发社会对技术人才培养的关注和重视。

  出生于1979年的冯鸿昌,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做起,通过潜心钻研,攻克了现代港口机械维修、监造工艺等一个个技术难关,逐步成长为社会公认的“大国工匠”。2014年12月,他获得我国产业工人的最高奖——第12届“中华技能大奖”。

  2012年,冯鸿昌工作室成立,通过工作室的锻炼平台,多名青年职工成为技术骨干,在全国港口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工作室也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示范性劳模工作室。

  进步的法宝就是学习

  学习,在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冯鸿昌看来,是他一路走来不断取得进步的法宝。

  1997年3月,冯鸿昌被厦门机械技工学校南靖教学点推荐到海天码头实习。有一次,公司发生了龙门吊发动机水管漏水故障,冯鸿昌自告奋勇申请处理,但眼看半个小时过去了,问题却迟迟还没解决,闻讯赶来的师傅却只用两分钟就解决了故障。

  看到师傅的从容处理,再对比自己的手足无措,冯鸿昌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上班时间跟着师傅学,晚上就窝在宿舍再将自己各种容易遗漏的问题记录总结,技术水平提升很快。

  1999年,公司从国外引进许多新设备,但技术资料多用英文阐释,这让只有中专学历的冯鸿昌一下子蒙了。设备维修就得用上这些资料,面对领导和工友的疑问,冯鸿昌作出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决定:保证在相应时间内完成任务。

  于是,他拿出半个月工资买了台电子学习机,每天一有时间就学习英文,对着图纸一一标注。半年后,他最早在工厂拿出了一份完整的中文资料,标注了各种技术参数。不久,公司决定让他负责美国卡特彼勒柴油机大修,他的班组仅用一周便顺利完成这项重任。他还组织技术交流,培养出40名技术骨干,并编写了《龙门吊培训教材》等通俗易懂的材料,

  “学习能让自己有实实在在的提高。”冯鸿昌又自费报名参加了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高职班,每天下班,他就骑上1个小时自行车,从公司赶到学校上课。

  通过学习,冯鸿昌在随后几年相继获得电大大专文凭,拿下高级钳工、计算机操作员等数十个职业资格证书。2002年,他参加厦门市第七届职工技术比赛荣获机械维修专业第一名,成为一名技术状元。2011年,冯鸿昌作为全国劳模,被免试保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习。

  “学习是立身之本,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冯鸿昌说。

  潜心钻研攻克技术难关

  从一线岗位上逐步成长起来的冯鸿昌越来越被公司委以重任。

  2004年5月,公司购买了8台价值高达6000万元的龙门吊,公司安排冯鸿昌监造大型设备,对整体技术和安全性能进行把关。为了能严格监控每道工序,冯鸿昌干脆把日常生活用品都带到了厂里,直接扎进了工厂车间。

  “设备的液压系统等技术存在问题,你们看能否修改完善一下?”“不不不,我们制造的产品享誉全球,不可能存在任何问题!”面对冯鸿昌的建议,外资设备制造厂的德籍工程师断然拒绝。

  冯鸿昌虽然着急,但他还是一遍遍打电话发邮件和公司技术团队进行探讨,不断剖析问题,最后还当场自己动手对设备进行调试,终于让工程师信服。

  有了掌握技术的底气,冯鸿昌又不“满足”了,他希望能够和同事们一起推动技术不断创新进步。

    2009年,针对传统龙门吊作业噪音大、耗能高的问题,冯鸿昌与班组成员对系统进行改造,用电力驱动替代传统的柴油发电机组。项目改造后,每吊一个箱子可节省6元。在项目投入使用的第一年,就节约能源2278吨标煤,节省成本1708万元,减少碳排放8976吨。

  2010年,冯鸿昌还与班组成员吸收国内外各大型码头的经验,完成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改造,解决了生产设备实时监控、故障报警、设备维护等难题。

  针对工作实际,冯鸿昌和同事还专门研制了危险品箱处置容器。2013年8月,厦门一码头在装卸作业时,发生箱内液体泄漏事故,经紧急调用危险品箱处置容器协助处理事故,最终化险为夷。

    2013年10月,冯鸿昌与班组成员进行理货模式革新,使传统的一人一条作业线转变为一人多条作业线,码头人员可在办公室进行远程操作,办公条件及安全性得到提升。

  当代青年逐梦正当时

  2012年8月,公司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冯鸿昌工作室。该工作室由33名职工构成,平均年龄35.5岁,团员4名、团干3名、党员21名,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青年高技能人才32名,多人获得市级五四奖章、岗位能手、优秀班组长等称号,是一支充满朝气活力、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工作室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青年骨干的孵化器为目标,以技术攻关与创新、成果展示与转化、技术培训与双培养、远程技术支持与服务、党代表联系群众为功能定位,以青年党员创新承诺、责任项目和岗位示范等形式,积极参加公司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成立以来,工作室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组织课题研究、开展攻关活动,完成174项技术革新项目,为公司节省维修费用294万元,节约能耗1300吨标煤,促进了公司的创新发展。

  “冯鸿昌工作室”成员陈瑞锦说,从冯鸿昌身上,他看到了一个产业工人对企业、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在冯鸿昌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我们更意识到需要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

  “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青年奋斗正当时。”冯鸿昌说,在新时代的建设中,技能人才大有可为。他会继续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模范带头作用,把工匠精神带到工作岗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