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减税改革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发布时间:2019-03-13 05:2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宁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这次减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

  话音落地,市场普遍反映这次减税降费是超预期的,是动真格的,特别是拿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开刀,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这一改革的力度非常大,市场反映好,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但也有人担心,这么大的减税降费举动,是不是会大幅度降低财政收入,进而对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不利影响呢?实事求是地讲,这么大幅度地减税降费,一定程度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不过,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今年基本民生领域的支出只增不减。财政部部长刘昆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同比增长14.9%;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同比增长26.6%;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467亿元,增长5.1%,支持各地开展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工作。此外,还安排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433亿元,同比增长12.4%;强化民生政策兜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一方面要减税降费、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民生等领域的刚性支出要确保只增不减。如何做到平衡呢?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是适度上调预算赤字弥补一定的缺口。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83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适度提高赤字率,综合考虑了财政收支、专项债券发行等因素,也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

  二是削减政府开支,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这一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得很清楚: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地方政府也要主动挖潜,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我们要切实让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有明显减税降费感受,坚决兑现对企业和社会的承诺,困难再多也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

  三是“放水养鱼”获得更多财政收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这轮减税是“放水养鱼”,目的是增强发展后劲。因此,通过减税降费,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企业发展好了,税源自然会更加广阔,税收收入也会增加,也就是以减税来带动增税。这一点符合著名的拉弗曲线理论。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因为较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的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增加。政府提出减税,着眼于“放水养鱼”,其核心就是通过减税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积极涵养更多的税源。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短期内这么大的减税幅度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但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下降的局面会得到扭转,财政可持续增长的后劲会得到体现。同时,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会增强。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