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罗开富等人还原35年前重走红军长征路采访现场

湖南汝城沙洲“半条被子”故事被匡正

发布时间:2019-02-12 06:2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剑平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自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生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故事被讲述后,3位女红军和徐解秀的行为在国内广为传颂。

  “2019年春节期间,到沙洲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徐解秀的长孙、沙洲村原支部书记朱分永说,“该村两年多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一个3A景区。不过,游客们常问一个问题是‘您爷爷最后找到没有’。”

  因为很多宣传引用罗开富之前的采访报道内容说,“徐解秀丈夫当时和她讲好,送红军翻山追上大部队后就回来。谁知道丈夫当天没有回来,跟3位女红军一样,从此没了音讯”。

  事实上,在护送几位女红军追上大部队并给红军当了几天向导后,朱分永的爷爷没过几天就回到了家中。曾在35年前陪同奶奶徐解秀接受采访的朱分永说:“这是一个由于语言交流不畅导致的误解。”

  “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现者、《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今天也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证实这个误解的存在。

  据罗开富介绍,1984年11月7日,重走红军长征路的他来到沙洲村,见到了年过八旬的徐解秀。由于他每天要走三十四公里山路,还要赶写一篇报道。在沙洲村的整个采访过程中,徐解秀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向导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多情况下对方是用摇头或点头来回答他的问题,造成了双方理解上的错误。

  对于原报道中说3名女红军同徐解秀住了一个晚上就出发继续长征等引起的很多疑问,罗开富也向记者介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曾组织全国100多名党史研究专家到沙洲村进行实地调查,3名女红军同徐解秀到底住了几个晚上,以2018年《经济日报》刊发的文章《走进沙洲村》报道的时间点为准。

  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途经汝城,于文明司进行了长征半个月来的首次较长时间的休整。其间,中央红军卫生部设在沙洲村。

  红军到达沙洲村时,许多人都上山躲起来了。徐解秀因是“小脚”且儿子才1岁没有走,同丈夫留在村子里。一天半晚,徐解秀打开门一看,外面下着雨,门口坪上有很多红军战士,其中有3名女战士穿着朴素,全身湿透了。同为女性,细心的她问红军女战士从哪里来?

  这时,看见徐解秀担惊受怕的表情,红军军官走过来说,不要怕,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徐解秀又问,你们吃饭了没有。红军说没有吃饭。徐解秀招呼说,你们进来,我给你们烧热水洗脚、做饭吃。饭后,一位红军请求徐解秀让3位女红军在家中借宿。

  徐解秀叫丈夫朱兰芳把自己嫁妆那张1.2米床的格子拆掉、在床边上再架上一块板子,她们4名女同志和1个小孩子横着睡,脚都搁在床边板子上,盖的是一块烂棉絮和3位女红军的唯一一条行军被。她的丈夫则在外屋放哨。

  3天后,3位女红军随部队出发。临走时,她们要将被子留给徐解秀一家。徐解秀执意不要,推来推去,其中一位女红军找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并说等革命胜利了,会给她送一条被子来。

  这时候天快黑了,红军大部队已经开始翻山。徐解秀和丈夫送3位女红军到山边后仍不放心,就让丈夫送她们翻山追上大部队后就回来。朱兰芳要当红军,红军说不行,“你老婆是‘小脚’,不能下地劳动,你妹妹又残疾无法自理,儿子才1岁多,不能带你走”。

  不能当红军,就给红军当向导带路。做过挑夫的朱兰芳对通往资兴、宜章的路熟悉,一路上也有亲戚或熟人,他把红军送到了资兴市滁口镇后就往回走,五六天后回到了家。

  1984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了记者罗开富采写的《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报道,首次在媒体上介绍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并表达了徐解秀寻找3位女红军下落的心愿,引起热烈反响。

  据罗开富介绍,中央有关方面还展开了一场寻找3位红军的行动,但最终未能找到她们的下落。15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委托罗开富于1991年2月(当年春节前)给徐解秀家送去一条新被子。遗憾的是,徐解秀老人在罗开富再次到达沙洲村的3天前已去世。

  罗开富、朱分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俩都是年近八旬的老人,这次总算匡正了“半条被子”红色经典故事的人和事,以及时间节点。

  本报湖南汝城2月11日电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