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接地气”才能“有生气”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用“互联网+”思维擦亮思想政治教育名片

发布时间:2018-12-05 05:35 来源:中青在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在价值多元、新媒体崛起的当下,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开展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收到应有的成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聚焦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因势利导,搭乘网络快车,用“互联网+”思维走出了一条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

    密织“红网”,将“互联网+”思维植入思政工作各领域

    “高校面临的教育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第三课堂,高校思政工作应该顺势而为,将‘互联网+’思维植入思政工作各领域,全方位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做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优质精神营养的供给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说。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先后成为大学生交流的新手段。2018年初,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组织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项调研,调研表明,近九成的学生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认为“互联网+”思维更符合大学生的表达方式,更受年轻人喜欢。学校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各个阵地,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充分挖掘和释放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红利”和溢出效应。

    学校副校(院)长周有波说,自2016年开始,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扎实做好顶层设计,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学校发展战略,将网络思政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学校十三五规划,明确各部门和二级院部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网上后勤、虚拟图书馆、博物馆、虚拟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等集中教育平台,将“互联网+”思维体现在管理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党委班子成员带头给学生上党课,并录制成网络课程上传至网上党校。其他任课教师在保证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都要认真研究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熟练使用网络交流手段和用语,按照时间表要求录制慕课和微课,实现传播效果和教育功能的效用最大化。

    建强“红军”,培育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传播网络好声音

    “哪里有大学生,哪里就有我们的‘朋友圈’。”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侯连涛说,“学生的需求在哪里,我们就把队伍建在哪里,把服务做到哪里,这样的思政工作才能让大学生真心喜欢并终身受益。”

    “网络思政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队伍建设是关键。我们要建设的是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善于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侯连涛强调。

    学校很早就意识到,要占据网上舆论至高点,引导话语权,必须主动出击。为此,2013年开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着手组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网络红军”。在全校范围内率先设立“网络班长”,在学生组织中设置网络信息员,全校形成了“网络总监—网络平台负责人—网络模块管理员—网络班长和信息员”的四级网络管理运行体制,涵盖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大脑、中枢神经和毛细血管”。所有成员主动带头上网发声,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解疑释惑,做工大优秀的宣传员。

    除此之外,学校还注重发挥专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如思政课教师队伍、宣传思想工作者队伍等,培育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名网名室、名学名师”。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学校遴选培育了7个校级名师工作室、9个学生骨干名品工作室、18个学生名匠工作室,注重加强对文化传播和新媒体发展规律的研究,努力成为文化传播和新媒体运用的行家里手,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精编“红剧”,精准发力,深入进行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创新度高不高、亲和力够不够、针对性强不强。为此,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不断探索完善思政工作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富集智力要素,深入进行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精心制作上传一批“红色作品”,引起了师生的一致点赞,实现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2016年,学校成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600余平米的协同创新实验空间。该中心坚持原始创新、品牌塑造、推广传播、理论研究四位一体,打造成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创新人才的孵化基地、主流网络文化的传播平台和理论研究的引领高地。2016年至今,先后与学校全媒体中心合作推出了《谈校风声》、《来工大 创青春》、《十九大学习进行时》等工大师生耳熟能详的网络宣传片,用实实在在的红色作品,凝聚师生精气神,点赞青春正能量。

    通过一系列努力,学校制作的微电影、公益动画宣传短片等一系列“红剧”受到了学生的热捧,在校内掀起了观影热潮,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可触、可摸、可感,增强了亲和力和黏着度,吸引了更多的同学主动触网、快乐用网、自觉维网,实现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大众化、生活化。

    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是影响人的思想,不能光停留在“线上”,更要走到“线下”,深入学生生活,才能更具生命力和鲜活度。学校在注重线上建设的同时,不忘开展线下实践活动,以多种方式使网络思政落细、落小、落实,把网络思政“数据链”做长、做强、做出温度、做出热度,通过培育线下活动品牌,进一步放大线上产品影响力。

    “在推进‘德智双学分’的基础上,自编了优秀传统文化修身课教材,并分专题通过微信和校园广播进行推送,受到学生欢迎;同时,全面启动‘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弘扬‘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校训精神,营造‘工大有礼、德融校园’的文化氛围,同倡文明之风、共践文明之行,合力谱写工大文明校园新篇章。”学生处处长刘传波说。

    学校非常注重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作用,通过组建网上大学生标兵讲师团来打造思政教育新名片。2015年以来,学校遴选组建“鸿雁”大学生标兵讲师团,引领青年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师团采取“固定讲堂定期定点讲、流动讲堂预约流动讲、网络讲堂随意点播讲”的灵活方式,探索出了“1+N”菜单式宣讲模式。通过身边优秀人讲先进事,通过“小”故事来讲“大”道理,用“微言”来彰显“大义”,用“微教育”来成就“大思政”。

    2015年底,在教育部和中央网信办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选送的网络文化作品荣获特等奖。2016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大学生标兵讲师团在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活动评选中获得全国二等奖,同时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思政案例。

    优化“红场”,让各种网络平台和微应用“活”起来、“火”起来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注重推进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网络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形成了“门户网站—移动平台—微应用”矩阵式布局,实现了思政工作的“网上来云里去,多屏全网跨平台”,打造了健康向上的“红色舆论场”。

    “悦班网”和“工大悦班”校园专属APP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研发成功的。其研发初衷是建设“有视野高度、有思想深度、有受众广度、有感情温度”的新时期校园青年网民的精神家园,把学生吸引到学校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打造永不毕业的网上数字班级,夯实基层网络学习交流基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于信息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的“大融合”“大教育”。要避免资源浪费、主次不分、各自为战,形成整体合力,真正掌握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为此,学校创建了思政工作“微集群”,整体布局,协同发力,组成网络思政矩阵。以学校官方微信为依托,精心挑选10余个子账号,组成思政矩阵进驻官方微信,实行动态管理,明确职责和要求,实现党建工作、教育管理、团学工作、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等“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立体式”覆盖。整个微信矩阵每天推送内容达到数十条,已初步形成具有工大特色的思政工作移动互联生态系统。2017年初,学校官方微信被主流网站评为“山东本科院校最具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

    学校还根据形势的变化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大对校内出版物、校内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力度,实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账号审核备案制,培育与思政工作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近百个,在正面声音传播过程中实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同频共振、合力发声,共同唱响齐鲁工大“好声音”。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