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拿什么来留住基层教师

基层教师招考需要的不是分流净水

发布时间:2018-11-12 07:4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吴志峰

    看过10月22日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版上的《基层教师招考问题不少》文章后,笔者觉得该文的作者指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却给错了药方。

    基层教师招考时,对报考者专业对口要求不高、重点高校毕业生数比例低、职业认同不热情、招考环节设置不科学等问题确实都客观存在,某些方面或许有改善的必要。但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就问题谈问题,而要有更多现实和长远的考虑。

    在基层教师招考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时,要求提高教师从业资格的门槛,只会进一步加剧当下的基层教师招考荒。

    目前,各地的教师资格考试之所以通过率相对较高,或在招考教师时降低标准。这一方面固然跟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有关,但显然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就目前的招考条件来说,还没有足够多的人来报考以便于选择——如果还左一个关卡右一个门槛,优中选优,必然无人配合,这就纯属成了自娱其乐了。

    在笔者任教的地方,出现过某校一些教师岗位招考后无人报名应聘,或达不到规定报名人数,不得不取消招聘岗位或调整缩减招聘岗位人数的现象。而笔者在山区支教时,一些在当地进入基层教师招考面试的应聘者,放弃面试、面试通过后放弃岗位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笔者认为,目前的重点应是在保证招考教师必备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他们的职业热情和潜力并提高岗位吸引力。

    在基层教师招考时,重点院校毕业生人数较少比例偏小,这可以理解,也很正常。大多数重点院校毕业生对自己职业前途和未来的要求更高,如果落在基层,心不甘情不愿,估计也很难在基层学校扎下根来。从市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优质资源的稀缺性,也决定着他们必然是向着沿海向着繁华的都市流动。

    而专业对口与否在一些基层学校,尤其是小学阶段并非关键症结。以为非师范生的专业五花八门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是一种歧视和偏见。非师范或非专业的入职教师只要有相应的职业热情和自学能力,经过初步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也能在较短时期内通过教学相长和磨合锤炼,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正应了那句话: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素质能力间,也有触类旁通、融合互动的关系,许多名师的原始学历和专业,与现在其教学岗位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更是客观存在。众多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在其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支撑着基层教育的大厦。

    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很难做到教师、专业、岗位的一一配伍和固定组合,经常是哪个岗位需要就去哪儿,哪个专业教师有富余就转岗改行教。这不理想,却很实际。那种一专定终身的教师成长发展和工作安排固然是光明大路,却不是唯一的途径。

    更重要的是,不同专业毕业的非师范生进入教师行列,本身就是对单纯的师范教育的有益补充。国家近些年在保持师范类院校规模的基础上,一直在鼓励更多的综合性大学通过开办教育学院、师范专业或对非师范生选修教育类课程等多种渠道,加入到培养教师的行列中。这才是对待新教师产生路径的一种开放视野。

    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能够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机会有着多种不确定性,多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极可能会让学生找到某种学习兴趣的触发点,为其打开更加丰富多彩的另一扇门。

    和其他行业从业资格考试相比,教师资格证通过率高一些。从另一方面来看,相对来说,教师岗位需求量大,教师资格报考者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些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之所以相对容易找到工作,跟教师岗位需求相对较大也有关,不能一味强求淘汰率。在就业压力之下,一些大学生多考一些证,给自己的人生多一种选择,想法正当,做法没错。

    对学生的教育,我们都讲究“有教无类”,那么对应考应聘的教师来说,是否也应该讲究一个“有师无类”呢?在教师适应岗位和培养提高上需要有点儿耐心和定力,精心培植,静待花开。后进学生还能逐步转化成优秀学生,入职教师反而不能激发职业热情成为称职教师?这不科学!

    再一个,在教育部门的招考自主权上,近些年,绝大多数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起着主体作用,并非丧失了话语权。盲目要求给予教育行政部门完全的招考自主权,与国家政策相背,也不易取得足够的支持和认同;同时,完全在教育行政部门间内部循环的教师招考,同样会出现许多“灰色空间”和阳光照射不到的黑暗角落。

    笔者建议,在招考问题上,教育行政部门要更加广泛吸引用人单位——学校或者是优秀教师充分参与,加大学校在面试环节上的考核分量,科学设置招考面试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增加教师评委或同行的话语权,使学校能够针对具体的岗位来考核评价面试者,使教师同行能够着重发现面试者的职业热情、可塑性和从业潜能,挑出“合格教师”甚至“名师”的种子来。

    综合来看,想通过“分流”一些人、“净化”师资“水源”等措施,来保证基层教师招考质量能够成为“清水”的做法很可能是徒劳的。用来筛选报考教师岗位的不应是专业不对口、毕业院校不过硬这些历史性的硬伤,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些非专业非师范的教师的能量和价值,在于要给新入职教师更多成长空间。

    当下,基层教师招考上最需要的不是分流净水、提出一系列筛选的逆向操作,而是如何畅通渠道,鼓励包括更多非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内的人才走上从教之路。这显然要比专业对口、从教门槛提高等更为关键。提高基层教师的工资待遇,在其事业成长发展、生活条件上给予更多的关照关爱关怀,这些方面确实应该更加努力,见真章,出实招。

    (作者为河北省安新县职教中心教师)

【编辑:罗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