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贸易搭台 外交出击

进博会彰显创新开放共赢的中国主张

发布时间:2018-11-11 01:0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陈小茹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小茹

    172个国家、地区和一些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40余万名境内外采购商,5000多个首次登陆中国市场的产品,累计578.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6天内的这一连串数据,彰显了201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质”与“量”。

    从单价120万美元的世界首款婴儿核磁共振机3天内卖出20台,到两三个小时谈下价值260万欧元的进博会明星展品“金牛座”龙门铣,首届中国进博会也令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大”“快”“新”。

    作为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之一,这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不仅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更彰显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之下创新、开放、共赢的中国主张。

    进博会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贸易高速路

    几天前满怀期待赶到上海参加首届进博会的埃及客商们,现在正带着一张张订单、一份份合作意向书准备返程。“相信我们的产品在巨大的中国市场会占有一席之地。”在进博会参展近6天的经历,让埃及棉纺品出口商赛义德•布伊对埃及棉在中国的出口前景充满信心。

    埃及棉又称埃及长绒棉,被誉为棉花界的“爱马仕”。凭着超高的品质,埃及棉不仅成为埃及国宝,更成就了埃及纺织业。作为西亚、北非地区唯一一个拥有完全垂直整合纺织工业的国家,埃及国内约有7150家纺织、服装企业,覆盖棉花种植、纺纱、织物、成衣生产及出口全产业链,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50万,约占全国工业就业人口的30%。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埃及非石油天然气类货物出口的15%左右,产值占埃及整个制造业总产值的27%。

    “以往我们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产品主要销往欧美。进博会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打开了这扇窗。”赛义德•布伊坦言,今年年初报名参展进博会时,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在上海参展的6天里,他看到的不仅是中国人对埃及展品的热情,更看到了埃及商品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出口潜力,进博会正是他窥见这个巨大商机的新窗口。

    通过进博会看到商机的,不止赛义德•布伊一人,还有正在上海参展的37家埃及企业。本届进博会,埃及国家贸易与工业部开设了一个占地250平方米的国家馆,以及一个占地450平方米的埃及企业馆,参展企业涵盖纺织品、农产品、化纤、家居用品、旅游、文化、艺术设计等,参展商品装满了13个重120吨的集装箱。

    坐阵开罗总部指挥的穆罕默德•努尔丁,是埃及化纤面料对华最大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埃及议会第四大党祖国保护者党的副主席。虽然人在开罗,努尔丁每天都在盯着上海进博会的最新消息,过起了“上海时间”。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埃及目前也在实行对外开放,埃中经济合作发展迅速,这为双方都带来了合作的机遇。”在努尔丁看来,埃及人不仅想做生意,更想从中国学习对外开放的“真经”。

    跟中国一样,埃及人也有民族复兴梦。“埃及人也希望有工作,也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埃及人民迫不及待地想亲自参与中埃两国的经贸合作。进博会不仅扩大了中国进口埃及商品的通道,实际上也扩大了埃及国内的就业。”埃及保守党副主席阿里•库尔塔姆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进博会将成为中埃两国新一轮合作的起点,“进博会让埃及产品与中国‘亲密相拥’,将成为埃中两国合作共赢的又一个新开端。”而在负责运营埃及国家馆的埃及贸工部部长卡比勒看来,埃及不仅在进博会上向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埃及制造”,还通过几天来的投资说明会和企业对接会,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

    从进博会发现商机的,自然不只是埃及人。在来华参加首届进博会的17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三分之一的参展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达成的累计意向成交额达47.2亿美元。

    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仅展示他们制造的产品,更看到了机遇——中国出台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贸易风险管理、运输模式多样化、贸易产品升级、数字化处理等举措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进博会正在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贸易高速路。

    12个主宾国为“开放共赢”而来

    像埃及这样的会展主宾国,在本届进博会上还有11个,其中既有像巴基斯坦、俄罗斯、越南、印尼这样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英国、德国、加拿大这样的西方传统工业强国,更有巴西、南非、墨西哥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吸引他们前来的,正是中国对进一步创新、开放、共赢的坚定承诺。

    比如说,“脱欧”背景下的英国,急需为其创意产业寻找新的市场,在本届进博会上,英国国家馆聚焦的正是创新、创意产业。仅仅3天,进博会就让英国代表团交上了满意答卷。英国驻华大使馆在进博会举办期间的11月8日即宣布,英中两国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在进博会期间共签署了总价值逾4000万英镑(约合3.6亿元人民币)的8项协议,涉及影视、广告和游戏领域。英国也成为欧洲首个与中国签署电视和电影跨国制作协议的国家。英中两国创意产业正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当我们尝试建立新的创意伙伴关系时,这一双赢局面将会越来越好。”率团来华参展的英国国际贸易部贸易与出口推广国务大臣罗娜•费厚德女男爵说,英国创意产业企业利用进博会平台,向中国投资者展示其专业技能,相关协议的签署,将会推动英中两国创意产业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对英中两国来说,这是一种双赢的关系。

    开放带来合作,合作缔造共赢。同处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战阴霾之中的德国,也希望通过本届进博会发出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开放的呼声。

    当德国瓦德里西科堡公司将其制造的超大型数控机床“金牛座”龙门铣送到进博会展馆、中国客商仅用两三个小时就完成交易恰淡时,就已经共同向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德两国愿意在高端产品与技术、高级产业链等领域展开更紧密合作。德国西门子公司发电与天然气集团全球EPC销售高级副总裁阿姆鲁斯•布吕克纳也表示:“希望借助进博会提高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能力,将中国制造和德国创新的优势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

    以巴西、南非、墨西哥、印尼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看重的则是进博会带来的变革力量。进博会是经济互动模式的创新,更是对改革现有世界经贸秩序发出的呼吁。墨西哥经济史学家格拉谢拉•马尔克斯说,中国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创新了各国(地区)间的经济互动模式。墨西哥主流媒体《日报》在评论中国首届进博会时则说:“中国将向全世界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这被视为对外界指责的有力回应。”

    除了12个主宾国之外,来华参展的近180家美国企业,也用实际行动向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出了坚定的支持票。作为进博会的第三大参展军团,美国参展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他们的最新创新科技成果、人工智能乃至航空航天的尖端科技。波音公司负责人坦言,他们对中国的开放充满信心,“文明是相通的,我们在这里读懂了中国。中国市场大有潜力,美国企业将在这里大显身手”。

    “40万亿美元”昭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决心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世界需要一个开放的中国,中国也坚定承诺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做出的进口承诺,也是向世界各国企业发出的出口邀请。这40万亿美元的进口对于世界贸易的意义,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增长红利,更是中国推动开放型经济、支持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凯瑞•布朗认为,这40万亿美元的进口额表明,中国无意扩大贸易顺差;中国不仅注重出口,还希望增加进口。

    俄中双边企业家理事会副主席阿列克谢•卡拉什尼克则评论说,在当今制裁和保护主义盛行的地缘政治条件下,进博会是积极有益的活动,表明国际合作是存在的,“世界各国与中国合作的兴趣都在不断增长。”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路红艳也认为,超40万亿美元的进口额,不仅将为世界贸易提供巨大动能,也将倒逼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中国优质商品供给增加,带动消费增长,改善消费供给结构。

    世界希望中国更加开放市场,中国也需要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首届中国进博会恰为二者架起了互通的桥梁。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中所说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国际部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