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暖心

90后职业公益人用爱清尘

发布时间:2018-10-26 05:30 来源:中青在线 

  扫一扫看H5

  陈中和在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双槐树乡走访,在看尘肺病人的CT。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

  H5制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编辑:蒋韡薇

  ---------------------------------------------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三川镇尘肺病人康复中心正式挂牌那一天,三川镇的许多尘肺病人到场祝贺。陈中和站在一个并不靠前也并不起眼的位置,微笑着。

  三川镇建立的尘肺病人康复中心是大爱清尘在全国第二个、河南省第一个正式运营的康复中心,目前有制氧机、动感单车、心电图机、听诊器、电脑、投影仪、排痰仪、雾化器、肺功能训练仪器等设备,基本满足运转需求。三川镇卫生院还派出两位医护人员维护管理并指导当地尘肺病人开展康复训练。

  “康复中心的建立首先要归功于陈中和。”大爱清尘基金创始人王克勤说:“陈中和虽然是90后,但身上有一种韧劲。需要他的时候如同冲锋的战士一样跑在前面,平时默默无闻做着很多辛苦的工作,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付出讨价还价过。”

  在很多人眼中,作为大爱清尘救援中心主任,陈中和有一点“少年老成”。瘦瘦的他看上去像个大学生,但做事坚定而执著,三川镇尘肺病人康复中心就是他在当地努力的成果。

  成立之前,陈中和通过当地的大爱清尘志愿者,已在全县走访了328名贫困患者,为16名患者申请到制氧机,通过医疗救助审批的73名,已住院救助的34名,为21名患者子女提供助学帮扶。

  三川镇贫困户的男人中,约40%患有尘肺病。当地有钼矿,他们大多去那里打工,还有的去灵宝的金矿打工,但在工作中缺乏保护措施。

  陈中和说:“当地尘肺病人意识很差,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尘肺病是怎么回事,甚至叼着烟卷就来康复中心了。我赶紧要求对方熄灭。”

  筹建康复中心,陈中和可以说是孤军奋战,单打独斗。他先是住在镇卫生院,办公室放一张床,住宿加办公。卫生院的太阳能热水器坏了,只能洗冷水澡。后来,他搬到镇上的敬老院居住,又觉得吃不惯。敬老院都是老人,面煮得很软很烂,一周内几乎没有见过肉。

  陈中和一个人既要联系当地有关部门、争取各种支持,又要联系购置康复中心器材物品,还要解决生活问题。

  陈中和今年25岁,细看头上已有白发。“太操心了。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扛不住,想要逃离,不过现在还能坚持”。

  陈中和说,大爱清尘工作经费有限,人手也有限,多一个人就多出很多差旅费用,因此长期精打细算过日子,但是基金会将在两年内投入200万元,对该县尘肺患者分批分次开展医疗、助学等综合救助。

  在栾川县,陈中和的工作得到很多当地志愿者的帮助。其中一个志愿者是河南省栾川县民政局纪检组组长常红康。他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两个月走访了300多个尘肺病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并进行资料汇总。当地尘肺病人都认识这位平易近人的红康大哥。“我们的好多工作也得益于红康大哥的帮助,他是人民公仆,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志愿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其实,陈中和在大爱清尘也是以一名志愿者身份开始的。2012年,陈中和考入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年,他通过微博与王克勤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在学校正式成立了大爱清尘社团。

  尘肺病患者龚银普让陈中和第一次深深感受到患尘肺病的农民工被抛弃、被忽视的悲惨命运。

  龚银普住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下面的一个村子里,陈中和与社团小伙伴们先坐大巴车,然后坐小面包车,再换乘摩的才到那个村,路程要六七个小时。龚银普当时40岁出头,尘肺病三期,病情很严重,扶着墙出来接志愿者们,整个人特别瘦。他之前住的老房子已经塌了,借住在弟弟家另外搭建的一个小房子里,弟弟一家在外打工。龚银普平时独居,卧病在床,只有一个邻居经常来给他送饭。若是邻居有事没来,龚银普这顿就只能饿肚子,因为他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连饭也做不了,衣服也没人给洗。

  为帮助龚银普,陈中和为他向大爱清尘申请了制氧机和医疗救助。他还组织黄冈团队的志愿者一起在校园里收废旧瓶子卖钱,“当时我们一间宿舍一间宿舍地跑,用了大半天时间,总共收集了7000多个塑料瓶,把卖废品的535元全部捐给龚银普。”

  这也是龚银普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志愿者们叫他龚叔叔,他开心极了。

  2015年秋天,王克勤在郑州大学新校区举办主题为“用生命温暖生命”的公益讲座。他得知陈中和与同学们为了听讲座从湖北黄冈坐了8个小时的硬座赶来,当天还要再坐一夜的硬座赶回去,非常感动。“这些孩子的精神难能可贵,给了我很多鼓舞”。

  在郑州大学,王克勤邀请已经大四的陈中和到北京大爱清尘总部实习。

  2015年11月11日,陈中和来到北京大爱清尘总部。到岗后,他发现,工作要求自己必须能够马上独当一面。很快,他就熟悉了大爱清尘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救援工作,并开始负责具体的工作。

  陈中和来到大爱清尘基金会,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参与建立第一个尘肺病农民工数据库。

  当时部分志愿者认为基金会的精力应该用在救治上,但王克勤认为,档案作为政策分析的基础材料,有信息量,可以进行政策调研和分析,为国家提交有益的建议,促使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尘肺病问题。

  各地志愿者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核对数据的沟通成本很高,那段时间每天工作12个小时。而这项工作只有包括王克勤、陈中和在内的3个人在具体做。3个月的付出,一个有2.5万人资料的尘肺病人数据库正式建立。目前,数据库的人数和信息还在不断完善。

  目前,在国内尘肺病人的康复训练还处于起步阶段,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也非常缺失。

  陈中和说:“康复中心成立后,尘肺病人们都想来,我们每天通知一些病人过来进行咨询检查,一次只能容纳30人。这些人工作的时候基本上不戴口罩,没有防护意识。”

  这些得尘肺病的农民工,40多岁占比最大,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得了尘肺病,就在乡村诊所乱用激素,服用抗生素,或者吃一些民间偏方,但都没有实际效果。

  “许多尘肺病人认为吃药就能好,却根本不注重肺功能的康复,我们要扭转这样的思维”,陈中和认为眼下当务之急是建立康复中心。

  王克勤眼中,陈中和是一位从学生成长为专职公益人的难得人才。

  在新学期开学的那几天,陈中和没有睡好。他说,99公益日活动,有好几千个项目同时上线,大爱清尘推出的是“尘肺家庭孩子想上学——每1000元,就可避免1名尘肺二代再走上尘肺之路”。这个活动已经得到网友24032人次的支持,获得捐款800548.42元。

  “我们的同事,有很多来了没有多长时间就走了,还有的,走了又回归了,干公益很辛苦,但国家需要,人民也需要,这种付出值得。”陈中和说,“职业公益人需要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长久奉献,默默无闻,不求回报。”

【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青年大学习"第二季第一期来啦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本期网上团课的主题是“新时代”,快来一起观看本期精彩内容吧!
    • 进博会淘淘乐
      “双十一”抢购难? “黑五”收货慢?今年有新选择!欢迎来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来阆中,与美丽邂逅
      这里是一部历史悠久的人文宝典,这里是一幅美妙绝仑的丹青画卷,来这里,与美丽邂逅。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