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杭州:数字驱动变革

发布时间:2018-10-19 16:0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董碧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拥抱变化,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驱动发展变革的数字经济正成为杭州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名片”,并推动杭州成为全国数字经济重镇和创新创业的高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2万亿元

在10月11日召开的杭州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动员大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数字经济是杭州的“柱”和“梁”,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形势的客观判断和理性思考。

今天的杭州,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超过98%的出租车,超过80%的餐饮门店支持移动支付,城区所有公交地铁实现扫码支付。移动支付普及率、服务覆盖率领先全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

杭州目前集聚了全国超三分之一的电商平台,实现了全国85%的网络零售、70%的网络跨境贸易以及60%的B2B交易。联动推进的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验区和全球首个eWTP实验区,带动了8000多家企业参与跨境电商。

电子商务、云计算、数字安防⋯⋯,杭州不仅有着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高新产业集群,还有站上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发展高地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比如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新华三等。

以阿里云为例,这家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公共云服务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7.6%,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用户总数突破230万。2018财年营收133.9亿元,同比增长101%。数字资源成了生产资料,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

按现有统计口径,2017年杭州市数字经济实现主营收入8936亿元,增长28.6%;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3216亿元,已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长,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6%。

数字驱动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等助推着杭州的经济增长、产业转型。预计2018年,杭州将提前2年实现打造万亿级产业的规模目标,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周江勇表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要在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等争取领跑全国乃至领跑全球,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样本”。

根据近日出台的《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到2022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要达到1.2万亿元,并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国际水平的全国数字经济理念和技术策源地、企业人才集聚地、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地、产业数字化变革示范地和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杭州数字经济要实现五项‘全国第一’,即数字经济线上主营收入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增加值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国第一和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 

数字资源成了产业新蓝海

截至2018年6月,聚焦制造业供应链服务的杭州传化智联“传化网”已覆盖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城市,形成的人、车、货的集聚整合,为城市和城市群提供集“物流、信息、金融”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自主研发的WMS系统、AGV智能调度系统、流水线自动分拣系统以及PTC播种系统等当前领先物流自动化技术,轻松实现智能入库、上架作业和高效的“货到人”拣货方式。

“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发货和库存准确率高达99.99%。”传化智联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家年销售额28亿元的制造业企业接入“传化网”后,信息打通、一单到底,供应链协同效率提升30%,平均订单执行时间从17小时降到13小时,发货和到货及时率从80%提升到96%,综合管理费用下降30%,支付成本下降50%。

数字技术在杭州的规模化集聚,不仅形成了新的产业、新的经济,杭州的传统产业也插上“数字”的翅膀,与数字经济融合,不断催生出新的模式与业态。

杭州中策橡胶是一家传统轮胎生产企业,“因为需要人力进行橡胶块分拣,每一个因子都会影响橡胶块质量。”2016年,中策橡胶引入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处理分析每一块橡胶的信息、匹配最优的合成方案,“有效地稳定了混炼胶性能。”中策橡胶副总经理张利民说,通过挖掘生产数据的潜力,产品平均合格率提高了3%至5%。“而一个项目良品率提升1%,便意味着上千万元的利润。”

临安区白牛村,曾是全区最穷的村之一,自从发展农村电商,该村山核桃销售额从2007年的100万元一路飙升,到2017年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超过临安平均水平。“有了数字化支撑,让农业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这几年,白牛村还陆续吸引30多位年轻人回乡创业。

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ET工业大脑”,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数字资源成了杭州产业的新蓝海。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两化融合”发展指数高达94.8,高出全国、全省水平。近四年杭州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016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14项,累计上云企业超过7.4万家。

 打开城市治理的新密码

“以前,每天7点不到就得出门,现在至少可以多睡上15分钟了。”家在城北,工作在滨江,28岁的杭州市民刘云齐去上班,原来早高峰从家到公司,开车大约就要四五十分钟,“而现在,2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了。”

让小刘多睡上十几分钟的是杭州的“城市数据大脑”。这个看不见的“城市大脑”,带来了小刘见得着的成效。在它的帮助下,杭州交通拥堵率从2016年的全国第5降至2018年的全国第57名。

“如今杭州的每一天,都是从一串串数据流开始。”每天清晨,位于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城市数据大脑”就已快速运转,分析研判路面情况,调整红绿灯信息时间,通过手机终端等把交通信息反馈市民。

目前,这个2017年上线的“城市大脑”已升级到更智能的2.0版,管理范围覆盖了杭州城区420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西湖的区域,接管了4500路监控视频,1300个路口红绿灯,还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实时指挥200多名交警。在它的“指挥”下,堵车严重的杭州中河—上塘高架道路,平均延误时长减少了15.3%。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建设智慧城市,杭州已经走在了前列。”杭州市经信委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撬动、破解杭州民生难点、痛点,优化着公共治理、公共服务,带来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

如今在杭州,市民“刷脸”就能查纳税、“滴”一下身份证会自动填好办事表单,一台一体机就能办好营业执照。凭身份证,市民能够“一证通”办理的事务就有296项;可随时随地办理出入境、公积金、社保等153项政务服务的“杭州办事”手机APP,成了杭州市民“永不下班的办事大厅”。

目前,“智慧医疗”覆盖杭州203家各级医疗机构,市县两级平台互联,健康档案可以共享调阅,近年来,近7000万人次在杭州市属医院看病时间平均缩短两小时以上。杭州成立的全球首个互联网法院,当事人远在千里之外可以“面对面”开庭,“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支出”完成诉讼。

【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进博会淘淘乐
      “双十一”抢购难? “黑五”收货慢?别担心,今年有新选择!限量超跑、抗癌药物……尽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抱团冲破癌症阴霾
      在“同心家园”,癌友们是彼此的朋友、战友,更是亲人;他们在这里一同面对病魔,一同抱团冲破癌症的阴霾!
    • “青年大学习”第一季合辑出炉
      第一季完美收官,精彩不容错过,第二季即将继续,更多的内容、更新的形式……敬请期待,学习一直在路上!
    1/3
    网评
    新闻排行榜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