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资讯
APP下载

满天星公益组织暑期带领大学生调研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18-10-09 17:4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陈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陈璐

    这个暑期,在牛津中国学联的鼎力支持下,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六支大学生队伍,开启了2018年的“满天星”非遗文化主题调研之旅。他们跨越了大江南北,足迹遍布和田、丹寨、长阳、朱仙、安顺等六大区域。这已经是满天星民族文化传播公益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调研的第三个年头了,超二十支队伍,近三百人踊跃地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调研和实践的目的,就是打破理论空想,深入一线去感受去思考,去同呼吸共命运。一直相信一句话,高手在民间。他们或许小有名气,或许默默无闻,但是不曾因身份的改变而忘却了初心和奋斗。”来自满天星长阳实践队的钱佳仪的感受也是许多调研队员的心声。

    安顺地戏队队员与南山村地戏队成员在西秀区幺铺镇南山村的合影。

    艾德莱斯调研队在永辉丝绸厂观看吉亚乡著名设计师麦麦提敏·努尔设计艾得莱斯图案。

    “蜡刀上的蜂蜡过少会无法浸透布料,过多则滴在布上难以去除,涂抹过慢蜂蜡会凝结,过快则难以画出均匀的线……看似简单的步骤,我们却用了极长的时间。”在卡拉村的蓝锦染艺坊,满天星“匠染溯心”调研队的周磊亲身体验了独具匠心的蜡染艺术。“蓝锦染艺”的九零后创始人张义苹,作为非遗的县级传承人,已经是当地蜡染发展的带头人了。高昂的制作成本与居高不下的价格,使得有着繁复工艺的手工蜡染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流通。满天星调研队走访数十家店铺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微信熟客和线下店铺售卖。虽然也尝试着开办淘宝网店,但是均没有打开市场,收效甚微。

    与丹寨遥遥相望的新疆也面临着相似的处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艾德莱斯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的大街上几乎人人都穿着它,可现在规模已不及当时的十分之一了。满天星新疆调研队员们在全面考察和田市艾德莱斯产业现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产品、市场、宣传、政策四方面为更好地支持促进艾德莱斯产业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调研团队从实践地返回后通过新媒体宣传、第三方平台众筹的方式扩大艾德莱斯产品知名度,并计划后期通过微店、校园线下展销的方式帮助公司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将调研成果长期化。

    相比以传统手工艺品为载体,歌舞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走出大山的难度可能更大一些。“谁家开路添新鬼,一夜丧鼓到天明。”土家族独特的丧俗歌舞,“撒叶儿嗬”,向人们传达了一种豁达的生死观。吸取“撒叶儿嗬”精华而成的“巴山舞”打破了跳丧的旧程式,配上了更为欢快的音乐,很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甚至作为夷陵中学的必修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撒叶儿嗬”的发展。通过对巴山舞的创始人、夷陵中学的师生以及群众访谈,满天星调研队了解到“撒叶儿嗬”的传承空间与传承方式极为受限,大众化后的“撒叶儿嗬”与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行渐远。满天星调研队运用在当地获取的素材,通过纪录片、科普短片、人物写真、手绘漫画等形式产出成果并在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上发布文章和推送,为“撒叶儿嗬”的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楚天竞秀队在长阳民族文化村跟随“巴山舞之父”学跳巴山舞。

    朱仙年画调研队队员与天成老店传承人尹国全先生合照,队员手中为尹先生创作的年画作品。

    “你们真的很大胆啊,我是绝对不敢这样想的,咱们的思想不一样啊!可能我的思想老一些,想坚守传统。”在木板年画的发源地——朱仙镇,90多岁高龄的“国家级木版年画传承人”郭泰运先生点评了队员们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在交流中,郭老不仅表现出对于年轻一代的深切期望,也流露出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前景发展的无奈。深深地为郭老先生打动的队员们,立志运用自己的力量,去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做些什么。

    由首都四校大学生发起的满天星民族文化传播公益组织,依托海内外多所高校提供的技术、学术支持,鼓励有志青年们深入非遗文化发源地调查分析,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独特优势,整理、完善非遗文化的资料库,探究非遗文化发展新思路新方法,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发展。

    作为“满天星”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和坚强后盾,牛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一直大力支持“满天星”开展的种种活动。正在牛津大学攻读国际比较教育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满天星创始人孙尧谈起创建“满天星”的初衷以及前行路上的感想时表示:“当一个人一直坚持去做一件事,就会告别平庸。当我找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知道只有先上路,才会遇到同行者。”

 

 

【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