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创二代”潘苗苗:将乡土创业的旗帜扛下去

发布时间:2018-10-09 06:1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海涵

  因为常听父亲念叨“小岗精神”,讲“小岗人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进取的故事”,37岁的潘苗苗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全谷物食品项目”落户在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当然此举不仅在于致敬改革,她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惠及农业发展,将父亲乡土创业的理想旗帜在小岗村的热土上扛下去。

  潘苗苗出生在凤阳县潘家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4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到安徽省凤宝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做了一名基层业务员。

  起初,潘苗苗对面粉等产品的品质特性不是很了解,到全国各地跑业务时,没少碰壁,也有不少客户对产品口感提出了质疑。

  潘苗苗铆足了劲,跑到很多高校相关实验室学习请教,积累检测分析小麦、面粉内在品质的知识,琢磨怎么提高口感。

  经过努力,潘苗苗和同事不仅把产品的口感提升,还赢得国内很多客户认可,产品的价格也提了一大截。

  “能将安徽人生产的粮食产品卖到全国,我真的很骄傲。”但她并不满足于只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而是将公司产品向精深加工推进,实现更大价值。

  潘苗苗的努力没有白费,也没让父亲失望。

  潘苗苗的父亲潘万国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创业,“我小时候对我爸的印象既深刻也模糊。深刻是因为他每天早出晚归,模糊的是记忆中我和父亲相处的点滴不多,他把大多数时间用来工作,这大概是老一辈创业者忘我的工作状态吧。”潘苗苗说。

  潘苗苗回忆,父亲刚创业的时候,承包了一家小型油脂加工作坊,但周围人都说这个作坊的机械不出油。

  “不可能呀,怎么会不出油呢?”那段时间,潘万国就一直钻研,整整15天没回家。

  研究累了,潘万国就在车间里打个盹。一天中午,灵感来了,他立马拿起工具开始干,半天以后终于把设备调整好,结果出油率非常高。

  潘万国对农业创业的执着追求也感染了女儿,潘苗苗一直想着如何延长产业链、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居民对食品安全、膳食结构及营养健康的要求。

  “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主食产品有着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2013年,潘苗苗决定成立“潘苗苗劳模创新工作室”,以谷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为目标,开展全谷物杂粮食品的研究。

  “当时很多人提醒我,市场有风险,竞争也很残酷,你力量单薄,要慎重考虑。”潘苗苗觉得,自己在农村家庭出生,扎根农村创业也是一种责任。

  “爸爸一辈子吃过不少苦,但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潘苗苗创业低谷的时候,潘万国常常这样鼓励她。

  2017年,潘苗苗成立安徽谷优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同年4月,她在小岗村投资新建“全谷物食品项目”,引进欧洲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与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在育种、基地种植管理、财务管理、品控、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创业后,我每天早晨醒来想的第一件事是当天要完成哪些任务,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潘苗苗几乎不休假,每天都在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她常常夜里坐车出差,把车站当成宾馆休息更是家常便饭。

  最终,项目根据小岗当地小麦软硬适中的品质特征,采用欧盟标准的先进工艺,成功研发出七彩谷物杂粮意面、儿童谷蔬面、时尚意大利面等小岗系列面条产品,在90后、00后等青年消费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

  “项目总投资2.35亿元,占地100亩,分两期完成,一期投资1亿元。”潘苗苗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全谷物和意大利面条4.5万吨,将带动周边15万亩的黑豆、绿豆、紫薯、玉米等基地种植,预计间接带动5万户农民年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真正惠及小岗及周边农业。

  “相对来说,父亲观念比较保守,更倾向于发展粮油初加工。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比较看重通过科技实现产品的附加值。”潘苗苗坚信,虽然她和父亲理念不同,但勇于创业的信念一样,振兴乡村农业的目标一致。

  “平时,大家会喊我‘创二代’,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标签,更代表一种责任和担当。父亲一生所从事的都是农业,对农业有着深情和热爱,我在小岗创业,更要学会这种担当。”潘苗苗说。

  近年来,潘苗苗带领团队先后取得省级科技成果两个,国家技术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她也先后获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目前,潘苗苗在安徽农业大学读博士。在她看来,在创业目标没有实现之前,每天都是“困难”的,但自己每天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学习、思索。

  “一定要跨过自己这个‘坎’。从熟悉、舒适的环境中走出来,开拓新领域,赋予‘创二代’这几个字新的内涵。”潘苗苗说。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