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高温“炙烤”下的调车人

滁州北站调车工王钧坚守岗位31年与铁轨“结缘”

发布时间:2018-08-13 16:1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陆应果 王海涵

  陆应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海涵

  近日,在京沪线滁州北站,调车四班调车长王钧身着厚厚的长袖、长裤工作服,带上厚厚的棉手套,正在进行甩挂调车作业,他脸上的汗珠不停地滴落在衣服上。

  高温下,线路上的道碴、轨面、车厢体都被阳光“烤”得滚烫。王钧拿着工作计划作业单据,顾不上擦去汗水,向机车头方向奔跑过去,与司机对接工作计划,提示调车作业关键环节。

王钧在工作现场进行调车作业

  “0号,1号汇报货十道线路车辆检查完毕,停留车在线路中部。”“0号明白。”“信号楼,0号请求十道进路…… ”现场,调车长王钧一声声规范标准的作业用语,穿过了高温下的层层热浪,传递到相关岗位和同伴们的耳中。

  暑期以来,滁州北站承运的石油、水泥、钢材、煤、粮等货物运量增长。一列列装载货物的列车运送到不同城市,需要调车员对货物的批次和去向进行重新解体、编组成一列,将货车送达到指定卸车地点,调车员作业是铁路最为繁忙的工种之一。

  “调车作业可以理解为先把车厢拆分重组,再按照编组计划把运往各地的货物重新整理串联。”在王钧看来,把一节节车厢拆了再连、接进接出,似乎简单,可真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高温炙烤下,钢轨、铁制车辆往外散发着热浪,滚烫滚烫,温度在60℃以上,调车员需全副武装,防止烫伤。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机车缓缓地移动、停下,只见王钧弯下腰,把止轮器放在车轮下,再拧紧手闸。随后,他走弯腰钻入两车连接处用戴着厚厚棉纱手套的双手关闭前后车辆的折角塞门,摘去车辆连接风管,再用力拉动滚烫的提钩。此时,豆大的汗珠从他脑门上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落在道碴上;手臂上汗珠不断滚落,顿时浸湿了手套……

  此时,王钧双手紧紧抓住车辆上铁梯,双脚蹬上铁梯,跟随列车缓缓地移动前行。烈日照射到王钧已经晒得黝黑的脸上,汗水打湿了他的眉毛,模糊了他的双眼,他只能时不时抬起手臂擦去汗水。

  车辆运行至布置好的十道线路停下,王钧又从车辆的铁梯下来,引导司机连接车辆,再把止轮器放在车轮下,走到两车连接处打开前后车辆的折角塞门,连接上车辆风管,再移到车钩处,拉动提钩,使两车连接。

  “本次调车作业需要完成14钩作业量,需要这样来来往往循环14次才能完成任务,需要弯腰40余次,上下车辆40余次,在烈日下站在车辆铁梯上跟车运行18次。” 王钧给记者算了一下工作量。他说,暑运高峰期,一天一个班调车3人,平均要爬上爬下车辆70-80次,重复分解连接车辆超过75次,办理调车作业达130-140辆,平均每班组在现场行走16公里左右,繁忙时能达20公里。

  中午,当所有工作任务完成时,王钧犹如落入河中一般,头发、衣裤、手套、脸庞全身被汗水浸湿……调车作业辛苦,为了防止中暑,车站还为他们准备有绿豆汁、盐汽水,配备有人丹、十滳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据悉,王钧1987年参加铁路工作,从事调车工作已经31年。31年春夏秋冬,寒来酷往,滁州北站调车线路线上留下他数不清的脚印。

  暑运以来,在持续高温的情况下,王钧率先垂范,带领班組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程序不减化。在线路上,他们就像站在火炉边一样,挥汗如雨,工作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总是默默无闻地团结带领调车四班职工,严格认真按标执纪,干好调车作业每一钩活。

  “王钧技术业务过硬,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列车解编调车任务,他在指导和带领班组成员执行作业标准化上做出了榜样。” 蚌埠站滁州北站站长孙斌说,王钧还多次被蚌埠站评为“先进生产者” “优秀共产党员”。在他的带领下,调车班组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去年和今天年两次被站党委授予“党内优质品牌”荣誉称号。

【编辑:齐琪】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