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实验室医生的少儿科普梦

发布时间:2018-07-19 05:5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齐征

  参加《血液的秘密》的小学员在做血型鉴定实验。谢楠/摄

  在6月22日结束的“2018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上,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技教育处副主任、中心实验室负责人曹霞教授的作品《铁血军队白细胞》获得了三等奖。这是一个全部用视频来表现的科普作品,“之所以选择全部用视频来表现,是因为如果用语言来描述免疫细胞在身体里的作用会非常抽象,视频有助于公众或者非医学人士理解。”

  大赛前十名获奖作品中,有两个题目是健康类的:一个是医生讲食盐与血压的关系,另一个是护士讲自动体外除颤仪。曹霞的作品主要是讲授机体的抵抗力,“这个跟一般临床的题目不太一样,因为临床可能谈到某个疾病,大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会觉得形象、能感受到,但是说到身体的抵抗力,很多人是理解不了的,包括我们在对医学生讲课的时候,他们也觉得免疫学是非常抽象难学的部分。所以我觉得比较自豪的是,我能够把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免疫学机制,用这种生动、有趣、形象的视频把它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作品的亮点吧。”

  曹霞认为,做健康类科普,最重要的是保证科学性。“我和我的同事们之所以进入到科普的队伍中,是因为现在有一些媒体对医学知识的报道给公众造成较大的误导,比如伪名医、伪大师在网络上讲一些误导公众的言论,让我们觉得我们学医的人应该站出来了。虽然作为医务工作者,大家工作繁忙,但是再辛苦也应该把科学的健康知识普及给公众。我自己在做这个科普作品的时候,对于每一句话、每一个视频,都是非常严谨地查证,也将最新的一些研究动态考虑进去”。

  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只是曹霞日常科普工作的一小部分,她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其实集中在工作之余的一个针对少儿的科普项目——“Key Lab(中心实验室)亲子共学”科学体验活动上。

  关注少儿科普领域

  每次都陪女儿报名参加Key Lab活动的小鱼爸爸薛良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幼年阶段的见识和接触到的资讯往往决定了他们将来发展的高度。“所以,当我看到Key Lab实验室推出的系列双语科学活动时,真的觉得我们大云南也有大手笔。在一个真正高端的实验室里,由一流专家带领小朋友来一场认真的实验,真的是太酷了”。

  课程一场更比一场精彩,特别是细菌培养课程,需要两周时间,孩子们经过等待,等到了他们培养的细菌是成功还是失败的重要结果。“小鱼的培养皿被真菌感染了,从显微境里看到的细菌的世界色彩斑斓,这一画面,此前总是从医院的化验单里看到,心情当然是不好的,而孩子们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细菌,如果我小时候有机会这样接触细菌的世界,也许人生的选择都会有所不同。”薛良感慨道。

  关注少儿科普这个领域,是因为曹霞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让她深深感受到医学健康方面的科普在我国还很欠缺:“首先,我在与各种非医学专业的人交流中发现,即便是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当中,大家的医学常识实际都非常缺乏;其次,在医院里工作,我感受到医患关系不和谐很多是因为患者不能理解他所患的疾病,如果大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对疾病有客观的态度和看法,那么对医患关系的顺畅沟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通过给一些患者做科普,我发现一些‘常识’已经固化在他们的头脑中,比如,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类药物是不起作用的,但很多人家里都会常备抗生素防治感冒,很多患者也自觉一些错误观念很难改变,而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一张张白纸,有人正确地引导他们,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Key Lab”是曹霞所在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的英文名称,也是开展这个少儿科普活动的实验室的名称。“我们的第一次活动是在去年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云南省细胞生物学会举办的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期间举行的,主题是‘奇妙的微生物’‘神奇的低温世界’‘神奇的基因技术’。我们向公众开放了3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平台,当时大概40个家长和孩子进入我们的实验室观看了一些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实验现象,家长和孩子的反响非常好。当时经过媒体报道和家长们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让我感到这是一件非常有社会需求的事,促使我们后来开展了一系列的‘Key Lab’活动”。

  昆明市西山区春苑小学7岁的李梦婷制作的静脉血管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型抗体。曹霞/摄

  小孩子做真实验

  因为要亲自动手在实验室里操作真的实验装置,所以曹霞要求参与的孩子年龄在7岁以上,最近一次比较复杂的活动要求参与的孩子年龄在10岁以上。“常有五六岁的孩子就报名来参加活动了。”曹霞说,每次活动报名时,家长们都异常踊跃。

  针对这些孩子,“Key Lab”课程设计的内容丰富有趣并循序渐进,曹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第一期我们做了《血液的秘密》,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功能、血液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等。因为后续要使用到显微镜,所以第二期设计了《光的故事》主题,从光的基本知识讲起,让孩子们了解显微镜的原理等。第三次和第四次讲授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地洗手、清洁,但同时为什么不要惧怕微生物,要正常地去接触大自然。也把‘超级细菌’‘滥用抗生素’的概念教给了孩子们。第五期《神奇的大脑》活动,主要就是让孩子们了解大脑的一些基本的功能、结构,还有如何让我们更聪明、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脑等。最近这一期,我们做了《铁血军队白细胞对付细菌的功能》,主要就是让孩子们来理解我们身体的抵抗力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抵抗力对我们的身体那么重要。”后期,曹霞和她的团队还准备了涉及耳朵、眼睛、鼻子,我们身体里不一样的体液、血管等内容。“实际上就是身体里的各个部分,希望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更了解,并且能够很好地和自己的身体相处。”这也是曹霞设计课程的初衷。

  带孩子们到一个真实的科研实验室上课,一切都要来真的,而在实验室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所以所有的孩子和家长进入实验室之前,都会被要求学习曹霞团队制作的实验室防护原则和必须要遵守规则的PPT。“例如不能穿露脚趾的鞋子,必须要穿着防护服(帽子、口罩、白大褂),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要戴护目镜;在实验室里不能吃东西;以防在实验室发生意外泼洒,要教大家如何使用冲眼器、冲淋器等。实际上就是把我们对一个进入到实验室的大学生、研究生要讲的规则都讲给孩子们了。一切都按照真实的规则来进行,真实感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就是要告诉孩子这不是在表演,不是在作秀,这样孩子们会也感觉到学术的严谨和真实,那么他们也会非常慎重地去对待,带着一种尊敬的心和真实的态度去做实验。这也会让他们树立一个比较好的安全和规矩的意识。”曹霞说。

  人与人因思维而不同

  “今天课程一开始,曹教授带领大家讨论了一个哲学问题——人与人因何而不同,是容貌吗?我的答案是选择。曹教授的答案是思维——思维的层次决定了生而为人的我们所能决定的部分。”薛良在一次课后的分享微信中写道。

  “来到实验室,我希望孩子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医学知识,而是科学的思维。”曹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己在做了多年科研工作之后,觉得科学式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它实际上不光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起作用,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分析、考虑这个问题,如何从表面现象去看问题的本质,一直到如何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中,思维的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改变当你面对问题时那种习惯性的经验性的反应。“这种训练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甚至恋爱,都是有益的。所以通过真实的体验、真实的犯错,真实的操作,才会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到我该怎么看待一个问题,要怎么做准备,怎么解决问题,最终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种思维需要训练,不是孩子们天生具有的”。

  曹霞与小学员一起讨论实验方案。谢楠/摄

  科学能赋予人力量

  “没有华丽、没有喧嚣,只有真实、敬业、专业、真诚。我以为活体实验,就是老师示范一下,孩子们在旁边打打沾水,摆一下造型,父母照下相发一下朋友圈。可在Key Lab实验室完全不是这样,手机全部被收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和步骤都由孩子自己完成,老师只是辅助。现场当然是相当混乱,孩子们在讨论阶段讲到自己犯下的错误,都从中吸取了相当的教训。孩子们从试错中体验式学习了真正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从准备实验到操作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薛良在参加完《铁血细菌对白细胞的功能》的课程后感慨。

  “每次课程我们都加入比较多的实验环节。现代教育是让孩子们不要犯错,多数是纯粹的背诵、表面化的实验,我们希望用真实的、有价值的科学实验,让孩子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他们犯错、思考、改正,告诉他们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再修正的过程,思维的培训就是这样的过程。”曹霞告诉记者,实验本身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但这几期项目做下来,“我们感到孩子们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作为旁观者,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参加活动的几个孩子的变化。一个高大内向的男孩子从刚开始非常不自信,小心翼翼,通过活动中一次次受到肯定,最后成为团队的带领者,在总结阶段,他发言声音明显大了,背也挺了起来;另一个小小的、柔弱的女生,刚开始说话的声音都听不到,结束总结时,讲得头头是道。科学能赋予人力量,在这里,在孩子们身上是那么明显。”薛良说。

  每次实验完成后,王贞子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做故事力表达方向的训练,主要让孩子把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Key Lab亲子共学科学之旅之所以加入故事力培养的内容,就是希望以故事为桥梁,通过亲子参与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隐藏在生活经验中的科学原理,让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经验产生互动与交融。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故事再创造的方式,给父母和孩子讲述自己故事的时间和空间,重塑对过往经验的认识,既丰富了亲子交流方式,又让教育超越了实用性,一举两得。”王贞子说。

  科学实践教育的开展能够大大扩充孩子单调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给孩子的大脑数据库输送大量有效的理性认知。同时,故事力的开发能够帮助他们用有效的逻辑关系正向地结构自己人生的数据库。这就像开启了汽车的引擎,能够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帮助他调动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有用的、快乐的人,“他们成年后不一定腰缠万贯,但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终一事过一生。”王贞子说。

  公益科普与家长送来的锦旗

  目前,曹霞的团队组成就是一群对科普和健康教育有热情的老师,大家也在慢慢摸索一些机制,“老师来源于我们医院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授课老师职称全部为副教授以上),因为是双语活动,也有来自云南师大的英语专业老师,还有文学专业的老师参与,还有我的研究生和志愿者,大家都是周末义务来做。没有资金的支持,我们只收取每个学生150元人的实验耗材费用。”

  Key Lab活动可以持续下来,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6期20多次课程都在面积约100平方米中心实验室免费进行,实验室里的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细菌培养箱、细菌接种环、血型鉴定试剂盒、血型卡、细菌染色液等仪器设备孩子们都会用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邓丹琪告诉记者,“医院重视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识普及,2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周末对患者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两年前,在门诊区域为就诊患者开设了‘健康知识月月讲’的讲座,今年年初,曹霞负责的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科普活动也开展起来。未来,我们还会扩大受众群体,让大家了解正确科学的预防保健知识,从疾病的治疗、预防到科普传播,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Key Lab课程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和素养。“家长们说他们得到了许多知识,有一位家长甚至给我们送来了锦旗,因为一直强调让孩子们讲卫生、勤洗手,他们都听不进去,而参加了这个活动之后,孩子们主动改变了,甚至会在学校里给其他同学进行科普。在学校里,洗手是最有效的防范疾病的方法。他们把学的洗手操教给其他同学,也会纠正大人的不良习惯……这些认识会从小根深蒂固,会伴随一个人终身,亲眼看到比简单的说教更加有效,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不是轻易会改变的。”曹霞说。

  这么多期课程下来,也有孩子对医生的职业产生了向往,曹霞自己就是因为受到生物学老师实验课的引导,选择了从事现在的职业,她告诉记者:“我们的活动不是要培养未来的医学人才,但是有孩子这样想我很开心。医学是辛苦而崇高的职业,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确实有一些很优秀的孩子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了,我依然觉得医生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无论是对自己、患者、家人都有很大的帮助。真正有孩子因为感兴趣而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时,我会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你以后学医才能真正的理解它。”

  将科学素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里

  如今针对孩子的科学培训机构和课程也有很多,曹霞说Key Lab活动单纯的初步想法,是把医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交给孩子们,和其他科学培训机构的区别是孩子可能无法快速获得许多知识,“我们希望把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里。我们不知道这颗种子会不会发芽,何时会发芽,但是在年幼阶段能接触到的东西,会对他们未来如何选择和对待一些事情有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不能让所有人来到实验室亲手检验自己的血型,看一下白细胞是怎么吞噬细菌的,检查一下口腔里的细菌是什么样……这些可能是下一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曹霞说,“项目受到孩子和家长的喜欢,我们会继续做下去,有很多可以向公众普及的知识,形式也可以多样化。这个项目可能和医院准备牵头成立的‘云南省科普学会’结合在一起,未来也许会得到一些赞助,那样我们可以把项目课程内容以视频、绘本或其他媒体形式制作出来,免费放到网上,让更多人能学习到这个项目。”

  (资料整理:姜舒宁 赵金月)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