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科学咖啡馆

发布时间:2018-07-16 05:2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茜

  电影《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海报。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满足这五个条件 你的工作就将被AI取代

  前不久,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在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给出了5个条件,并表示,如果一份工作满足这5个限制条件,就早晚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这5个条件分别是,“确定性信息、完全信息、静态的、单任务和有限领域”。其中,比较难以从字面进行理解的可能是“静态”的概念,通俗来讲,可以解释为完全确定的“游戏规则”。

  基于深蓝打败人类国际象棋冠军、IBM在电视知识竞赛中打败美国前冠军等5个人工智能打败人类的事实,张钹院士总结出了这一规律。张钹院士认为,这5个事件的应用场景满足上述5种条件,即“照章办事,不需要任何灵活性的工作”。

  根据这个标准来判断,收银员就是会被取代的职业之一。事实上,部分超市已经用机器收银了。

  在专家眼中,这5个条件被看作人工智能的“限制”因素,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有些工作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原因,如果突破这些限制,人工智能还可以做很多“照章办事”以外的事情。为了突破这些限制,张钹院士提倡关注人工智能的理解行为,他认为“智能体现在推理能力上”。

  坦白地说,作为人类的一分子,笔者看到这里难免有些纠结。

  一方面,把人工智能训练得足够聪明可以为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也可以彰显人类的探索精神和科技的伟大,这绝对值得称赞。但另一方面,基于对科技伦理的考量,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使用应不应该有局限性?人工智能“智能”到什么程度比较合理?

  尽管不少专家都强调人工智能才刚刚起步,但我们似乎应该在现阶段就开始思考准备让它走多远了。

  小鼠的“勇敢开关”被找到 人类你怎么看?

  恐惧是一种难以克服的天性,所以诸如“无畏”和“勇敢”等都是难得品质。不过以后这些品质可能就没那么难得了,因为中国科学家找到了控制动物天生恐惧和勇敢的分子开关——Trpa1基因。

  此前,据报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刘清华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itions上发表了这项成果。刘清华的团队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证明,敲除Trpa1基因的小鼠比正常小鼠更加勇敢,这些小鼠在面对自己的天敌时缩短了冷颤、躲避和打斗的时间,而表现出更多的嗅闻、移动和撕咬。

  得知这项结论之后,我们很难不做一些由鼠及人的联想。

  和其他动物一样,人类也对许多事物存在天生的恐惧,但很多时候我们必须“硬着头皮”克服恐惧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比如飞机试飞员,除了要拥有高超的飞行技能,还要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在潜藏的风险中,他们想尽办法让自己变得“无畏”。

  那么,试想一下:如果有朝一日科学家也发现了人类的“勇敢开关”,能否用基因敲除的方法来消除他们的恐惧感,从而制造“无畏”呢?

  如果是在电影《勇敢者游戏》里,相信男女主角们会毫不犹豫地打开自己的“勇敢开关”。但在现实世界里,至少现在,这种方式会被认为是“黑魔法”,不被伦理接受。

  海马体抗议:请和自残式饮酒说再见

  有些年轻人觉得“喝断片”是一种英勇的表现,但是如果你了解产生断片情形时大脑经历了什么,就不得不承认,这种体验无异于自残。

  喝大酒的人经常有一种奇怪的体验,第二天醒来之后完全记不起前一天是怎么回的家、如何开的门,好像突然从某一刻开始就失忆了,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断片”。最近,英国媒体BBC的健康频道发表了一篇专门讲述“断片”的文章。

  “断片”的学名叫酒精中毒性昏迷,是一种病。这种由酒精摄入过量而造成的短暂失忆现象,对应的是大脑中的海马体受到暂时性损伤,海马体是一个汇集日常信息并形成记忆的结构。而海马体罢工的同时,大脑中向海马体输送信息的另外两个区域也受到酒精的抑制,即大脑额叶和杏仁核,这两个区域分别可以在注意力集中时进行思维活动和对危险事物进行预警。

  科学家测算,通常0.2%~0.3%的血液酒精含量大约会造成彻底“断片”,这意味着,4个小时内摄入约150毫升酒精。

  出于道德因素,科学家们不能让被试者经常喝“断片”来观察大脑将受到何种损伤。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海马体受到严重损伤,就无法形成新的记忆。此外,由于大脑额叶通常要到25岁才结束生长,所以“断片”对于青少年的伤害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显然,大多数人饮酒的初衷都不是为了自残。所以在了解科学的基础上,我们为何不与自残式饮酒说再见,去追求某种更为阳光的饮酒文化呢?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