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问世百年却青春正盛 延长石油各项创新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18-07-10 18:3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齐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齐琪

    7月5-6日,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的“‘陕’耀新时代领航新丝路——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活动采访团走进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延长石油,探访这家百年企业的前世今生。

    问世百年 如今位列世界500强

    相比“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的名字对很多人而言是陌生的,但翻阅历史却不难发现,其实它源远流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天然油矿之一。

    早在汉代,《汉书·地理志》中就有了延长石油的记载:“上郡高奴县(今延长、延川一带),有洧水,肥可燃”。

    北宋时期,世界上最早的采油井就出现在陕北。《太平广记》中记载的“石油井在延长县北九十里”,就是明证之一。记载陕北在宋代就出现了石油井的文献还有《元一统志》。该书记载:“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

    1905年,清政府批准在陕西延长县创建“延长石油厂”;1907年,延长县西门外勘定井位,开钻见油,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开启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大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1998年和2005年两次重组,延长石油迈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007年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3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16年完成油气当量1127万吨,加工原油1331万吨,生产化工品459万吨,年末总资产达到3166亿元;2017年,实现产油1275万吨。

    历经百年风雨,今天的延长石油仍青春勃发。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原油生产千万吨以上持续稳产11年,已成为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多种资源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2017年位列世界500强第326位。

    “磨刀石”上采油 建成年产千万吨级大油田

    在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采油四大队43658井场,记者被几块从2000米以下地层采集上来的石头所吸引。“原油竟然藏在石头里?之前还以为原油就像井水,深挖一眼油井就能从地下汩汩冒出原油来……现在才知道是要把油从坚硬的石头里分离出来,也太不可思议了吧!”记者们纷纷表示这颠覆了自己的认知。

    “国际上把渗透率小于50毫达西的油田划为低渗透油田,这类油田的开采难度很大,而延长石油近90%的油气田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科技部部长王军峰告诉记者,延长石油所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为典型的特低渗、超低渗油田,而且多数是已经开发了100多年的致密油层,被喻为“磨刀石”和“青石板”,开采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从2000多米的地下取出的被称为“磨刀石”和“青石板”的样岩,原油就蕴藏在其中。安鑫/摄

    恶劣的地质条件,倒逼延长石油人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应对从“磨刀石”和“青石板”里“挤”油的局面。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郑忠文介绍说,为确保原油长期稳产高产,延长石油突破原有认识禁区,按照“延长下面找延长”、“盆地下面找盆地”的勘探思路,不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本区域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其中,油田深层勘探技术、延长油区千万吨级大油田持续上产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自主设计完钻第一口致密油和浅层大位移水平井。

    对于技术攻关的成果,王军峰表示,延长油田连续多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过亿吨。同时,通过全面实施精细注水和水平井开发等先进技术,油田开发新油井大幅减少,单井产量却稳步提高。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延长石油跨入国家千万吨级大油田行列,连续11年保持千万吨以上规模稳产。2017年,实现产油1275万吨。

    开发高品质燃油 让每一滴油更有价值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壳牌”加油站,都会被打上一个特有的标签——延长石油,而这些油品,则均来自延长石油集团旗下炼化公司的三个炼油厂:榆林炼油厂、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

    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总工程师张浩文称,炼化公司现已实现总规模超过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已形成近百万吨LNG加工规模,同时生产聚丙烯、乙苯、苯乙烯、醋酸仲丁酯以及其他化工产品。

    “我们始终秉承‘让每一滴油、每一方气’更有价值的生产理念。”张浩文称,延长石油通过更先进的工艺技术,近乎严苛的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使汽柴液总收率接近90%,装置技术水平、工艺及收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延长石油榆林炼油厂厂区全貌

    记者在位于靖边县城东郊的榆林炼油厂看到,14套大型生产装置正有序运行着。在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员透过电脑屏幕,实时监测着每一条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偌大的厂区,几乎听不到噪音,闻不到异味。榆林炼油厂总工程师高怀荣称,“声不扰民、气不升天、油不落地”的“三不”要求,即是对榆炼的基本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支撑下,延长石油的油品升级走在了全国前列。张浩文称,自2010年起,延长石油投资53亿元,建设了6套汽柴油质量升级改造项目,使陕西比国家计划提前两年实现了“国V”油品市场投放,成为全国首个迈入“国V”清洁燃油时代的省份。2018年,延长石油的国“VI”燃油再次领先投放市场。

    同时,延长石油按照“宜油则油、宜化则化”的转化思路,布局的轻烃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这一项目将通过对丙烷、混合碳四等炼油“边角料”的深度加工。“目的就是进一步延伸延长石油的石油化工产品产业链,有效提高能源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让每一滴油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张浩文说。

    建成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转化项目 向高端化工华丽转型

    “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为什么不让二者结合,实现‘碳氢互补’呢?”这个大胆的想法,催生出坐落于榆林靖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绿色能源化工新城——延长石油榆林靖边能源化工园区。它是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转化项目,也是中国西部百万吨烯烃产品生产基地。

    据统计,全国每30吨聚烯烃产品就有1吨产自这里。每一天,乌黑的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三种不同的资源在高科技的魔术之下美妙相会,碳氢元素巧妙互补,缔造出洁白剔透的聚烯烃颗粒,在黑白之变中实现了初级资源向高端化工产品的华丽转型。

    在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记者们观看包装好了的聚烯烃颗粒产品。

    “同时拥有煤、油、气三种资源,这是别的企业不具备的天然资源优势,我们加大科研投入,一次性实现了大规模煤油气综合转化,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应用这项技术的企业。”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介绍说,“相比纯煤经甲醇制烯烃技术,煤油气综合转化技术可使二氧化碳减排60.38%,二氧化硫减排59%,从而将原料‘吃干榨尽’,减少浪费和污染。”

    据了解,2014年7月底,该项目全流程打通,一次性试车成功;2015年8月,正式转入商业运营。项目已建成运行年产180万吨甲醇、60万吨甲醇制烯烃、150万吨渣油催化热裂解、120万吨聚烯烃等8套主装置,配套建成公用工程及引水管线、铁路、渣场等厂外项目。主要产品为年产60万吨聚乙烯和60万吨聚丙烯,同时副产MTBE、石脑油、裂解重油、轻柴油、碳五、混合碳四、丁烯-1、硫酸铵、硫磺等产品。

    “每天我们都要发出一趟专列,把这里生产的各类产品及时输送到全国,满足各地企业的需求。”李伟指着厂房外候命的货运专列,不无自豪地介绍着。

【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