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可以预防吗

发布时间:2018-06-28 06:0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夏瑾

  西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社工培训开课,西安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王会绒老师通过教练式沙盘游戏个案演示,讲授一堂将传统的心理教程与现代沙盘游戏治疗的现代心理咨询和治疗课。视觉中国供图

  假如人们早一点在坎耶·韦斯特狂妄自大的表现中看出一些端倪,这位美国饶舌歌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在39岁因为精神病发作而被紧急送往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假如法国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早一点得到倾听和关注,她是不是就不会最终肮脏不堪地死在疯人院?“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人们对待一般健康问题的普遍态度,这种观念是否在心理健康领域也同样适用?自闭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是否也可以提早预防,并在发病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

  贝尼蒂克特·舍奴是法国“疾病和家庭关爱”协会的会员,她的儿子“早”在17岁时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而他本可以在5岁~7岁间就去医院进行诊断的。贝尼蒂克特·舍奴却认为自己的运气比别人都好,因为“假如儿子的病情很早就被发现,我们一定会马上寻求治疗措施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而因为对病情不知情,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其他方面的事情,比如我们会很注意为他创造稳定的生长环境,以及教育他培养一种值得称道的健康生活方式”。贝尼蒂克特·舍奴认为,患者必须有能够“祛除心理疾病”的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疾病的“早发现”才有价值。

  心理模式的改变不可逆转

  这是一场引起了欧洲心理学界震动的争论。法国“医学、科学、健康和社会中心”研究员、巴黎科尚医院青少年中心研究员莱莉雅·波诺瓦尔在她的《“脆弱”的青少年,精神疾病可以预测吗?》一书中谈到了这个话题。她观察到,“从一方面来说,临床心理医生对他的就诊对象都有统一的标准化的记录,医生可以通过这些记录,计算出一个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以便能够尽早采取干预手段。而另一方面,心理医生又会担心,因为过早的预测,会加速预言的‘自我实现’,会把青少年压制在精神疾病的标签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寻求自我认知的重要阶段,过早的预测显然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判断。”

  巴黎笛卡尔大学研究员玛丽-奥迪尔·克雷布是“预知,预防,个体化,参与化”心理学派的著名代表,她认为,“我们需要把降临到自己身上的这种挑战和癌症进行比较,患者在听到心理医生宣布‘你有危险’后,他对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看法和心理模式都是不可逆转的。假如一个医生可以向患者宣布必须为他切除一个黑痣,以防止它变成黑色素瘤,这是因为这种癌症在患者和公众眼中都是一种临床性的疾病,可以预防。”

  大脑的可塑性是青少年时期的巨大优势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许在人生中至少都有过一次短暂的感觉——自己患上了精神疾病,而精神分裂症这种心理疾病却只涉及不到1%的个体。15岁~25岁这个年龄层的群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最高,他们同时也是自闭症的高危人群。而当他们步入成年时,这些精神疾病将把他们引入真正的困境。玛丽-奥迪尔·克雷布认为,“大脑的可塑性是青少年时期的巨大优势。”她在巴黎圣-安娜医院设立了专门针对年轻人和青少年的评估中心,以便“在症状出现的第一时刻更好地预测病情”。

  这是一项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那些已经出现某些早期精神疾病症状并且生活受到病症干扰的年轻人可以从中获益。玛丽-奥迪尔·克雷布说:“我们的目的是改善这些年轻的精神疾病高危人群的处境,降低他们陷入真正严重的精神疾病的几率。设立这个中心可以避免过早给他们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莱莉雅·波诺瓦尔表示,在这个残酷的问题面前,无论是家长,还是业内的研究员和心理医生,所有人都在一个问题上观点一致,那就是,对于“那些心理尤其脆弱的15岁~25岁的人群”,最重要的事情是为他们设立一个接待处和专业中心。

  精神疾病防不胜防

  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瑞卡多·特解若博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精神疾病很大比例上是一种家族遗传病,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防不胜防,当然也不乏受外界环境刺激而导致的精神疾病。”

  瑞卡多·特解若认为,精神疾病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发生,大部分情况是由基因决定的。“对于一个有家族精神疾病史的青少年来说,除非他一直被保护得很好,家庭气氛和睦融洽,在学校里不受欺凌,否则很难保证不发病。而这种保护和预防又是防不及防的,因为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有时候非常奇特,例如受到某种气味刺激,或是在野外踩到了小动物尸体,都有可能诱发写在基因里的精神疾病”。

  瑞卡多·特解若观察到,留学生中精神疾病发病率也很高,很多情况是由外界环境变化和文化差异冲击而产生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他说:“无论如何,精神疾病在英国都不会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人们普遍认为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等的,精神生病与身体生病一样都很自然,吃精神疾病的药物也与吃感冒咳嗽药一样正常。特别对于家长来说更是如此,不论健康与否,孩子都是你的天使,你也是孩子的天使。”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