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博物馆展览质量上不去,只靠网上“抖”没有用

发布时间:2018-06-27 19:3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蒋肖斌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千馆一面是事实,很多省级博物馆装修一样,连护栏都一样;很多专业展览当中,连基本文物信息都不健全;很多省级博物馆,只零零星星展示几件重要藏品,但是考古发掘过程公众不知道……”6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上,“如何活 , 怎样化?”是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汉画学会陈履生会长思考的问题。

    陈履生认为,“活”易“化”难,要提高博物馆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展览质量上不去,只靠在网上“抖”是没有用的。同时,“活”也要去除同质化,不是把文物陈列或展现出来,就实现了共享的目的。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活化利用 创新驱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做了题为《文物保护利用:怎么看?怎么办?》的主旨演讲。他阐述了保护与利用的辨证关系,梳理了文物利用的内涵和边界,提出了文物利用的“四梁八柱”。

    “四梁”是文物合理利用的基本任务,“八柱”是保证文物合理利用的底线和措施。四项基本任务是:进一步扩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开放度、促进馆藏文物的利用、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文物价值的传播、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可以通过经营性利用实现升值。

    “四项任务是文物合理利用最具基础性、必要性、可操作性的,而且是可衡量、可检验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开放率、藏品利用率、价值传播率、资产增值率为主要内容的文物利用的指标体系,使文物利用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励小捷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以《谁为古今殊》为题, 分享了文化遗产资源与当代设计相融合 , 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有益尝试。他认为,遗产保护不能仅仅理解为对存留至今的古物进行被动的保护,它还是一种将物、场所与实践主动聚集起来的利用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认为,文物合理适度的利用,其要点是统筹保护利用关系、保护成果惠及人民、文物部门守土尽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其难点是权衡保护利用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谈利用。在新型城镇化中如何做好活化利用,他给出的建议是“先知禁区,再造新区”。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晶分别就社会力量助力古籍保护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做了精彩演讲。

    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王唯山、上海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处舒晟岚、香港信和置业有限公司中国业务总经理黄若红、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员会副会长孙君、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秘书长丁援、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杨秀清、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创办人李强分别结合本单位文物活化利用实践做了案例分享。

    论坛当天,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组织联盟在北京成立。联盟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等9 家文保组织发起、 国内各地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组织、机构和团队自愿加入的公益性的非法人机构。

    重庆市南岸区巴渝公益发展中心(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主任吴元兵代表联盟成员发言。他说,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组织联盟的成立代表了全国近10 万文物保护志愿者的心声,标志着文保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