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提升产业话语权 中国“芯药”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8-05-08 15:4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林 李彦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实习生 李彦松

    中国的芯片产业该如何发展,已成为关注的热点。 5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顶级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科学、技术、工艺、应用和教育等方面推出可行的公共政策,以形成健康的芯片产业及生态?

    “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CPU中心主任汪东升对于最近网上的一些爆款文章,感觉有些哭笑不得。在他看来,许多网络文章并未说到芯片问题的点子上,反而夸大了国产芯片的能力,对今后芯片产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作为最一线的芯片科研人员,他认为“中兴事件”说明我国芯片产业在源头基础上创新不足,“核心、基础、前沿的东西我们还差很多,人才方面很欠缺,应该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指出,芯片领域的话语权需要深厚的上下游产业基础来支撑,否则就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而我国目前仍然需要进口高精度的螺帽、弹簧等工业零部件,这说明在很多工业领域,我们的产业水平还不够精细。

    “现在对待芯片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事情是明天就能成功的。”刘明说。这也是本次研讨会上许多专家的共同意见。由于产业链条非常长,且我国起步较晚,在芯片产业的不少核心环节,我国企业并未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以加工高端芯片所要用到的极端精准的照相机——光刻机为例。光刻机的精度决定了芯片的精度上限,而高精度光刻机主要产自荷兰的ASML和日本的尼康与佳能三家企业,全球最顶级的光刻机基本由ASML垄断。在生产工艺方面,国际芯片巨头企业一般将芯片生产交给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等企业去做,中国大陆企业缺乏相关的经验积累。

    “现在把中国说得太厉害了,只看市场份额,我们往往会看淡(被)技术垄断的程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国内芯片产业在核心环节上还是依赖国外企业,例如EDA工具软件(芯片设计辅助软件、可编程芯片辅助设计软件、系统设计辅助软件等三类)一般都是使用国外企业的,流片(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芯片)也很少在国内做。但中国科技企业一些原创的技术发明可以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因此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技术方面的短板是逃不过去的,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抱怨没有用。”

    在汪东升看来,除了产业和技术上的不足,另一个更加隐蔽,但影响更加深远的问题同样值得担忧——人才培养。

    汪东升回忆,十多年前芯片半导体产业正处热潮时,有很多高校都培养了不少年轻的专业人才,以当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为例,就有十几个博士,现在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而今天,并没有多少学生愿意报考这个专业方向,大多数本科生、研究生热衷于学习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

    “学生不愿意做半导体、微电子这类传统正宗的体系结构,大家都不愿意做底层的,都去做应用。”在他看来,芯片人才的供给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投入,而目前存量的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年轻人才因为很难得到相应资助,有时也不得不去做一些其他项目,以维持正常的研究运转。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公共政策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对此也有类似的感受。“早期计算机体系结构、半导体、微电子这些教育课程,现在还有哪些学校在教,有学生去学,还有哪些人在做这个研究,还有这个论文发表?”在他的观察中,系统学习和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等底层基础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少。

    如何处理国际合作与产业安全的“矛盾”

    研讨会上,倪光南提出一个建议:我国从事网络信息服务的机构或企业最好都检查一下自身产品的供应链,看看有多少是国产自主可控的,有多少是严重依赖国外的。在他看来,现在我国许多企业没有考虑好自身的供应链安全问题。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背后的产业安全问题。比如芯片的核心零部件中有多少是单一来源的,“非此不可”;有多少是多方来源的,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

    但他提醒,我们不能因此强调本土的就一定好,甚至恨不得什么都自己做。关键问题是如何如何处理好开展国际合作与保护产业安全之间的“矛盾”。

    刘明表示,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产业在内,大多数产业发展都需要在全球开放的语境下进行,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这个产业链非常长的领域,涉及到许多学科,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身处竞争与合作的国际环境中,她认为我们应该在某些优势环节掌握话语权,“这样别人制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有反制裁手段”。

    原国家科委高技术司司长冀复生强调,过去的经验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决不能做一个产品只在中国或者某些部门使用,这样对产业整体发展起不了多大作用。在他看来,我们的技术标准不可能脱离国际环境,还是要继续尊重知识产权的国际游戏规则,同时努力增强在国际知识产权池中所占的分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计算所研究员陈左宁认为,芯片产业及其生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应该从顶层设计上作出合理、统一的布局,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投入都应该有统一安排。

    “我们做这个产业生态布局的目的就是保证国计民生以及国家发展不受制于人,保证产业安全发展。”陈左宁认为,芯片产业的发展要发挥企业的作用,依托其内生动力,但企业往往因短期利益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这就需要国家更为长远的规划、更加持续不断的战略统筹。

    针对目前我国芯片产业力量分散、基础薄弱、掌握话语权较少等问题,身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呼吁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布局芯片产业,出台比较统一的顶层规划,将国内国外、开源闭源、产业上下游等问题纳入统一考虑。

    李国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们应该挑一挑,哪些东西要自己做?有分析了以后,去提前布局,未雨绸缪。”

经济部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