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技术专家王军:年轻人要有劳动和创造的激情

发布时间:2018-05-04 21:3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桂杰

    中青在线北京5月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今天,4位普通劳动者在”五四”青年节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参加中外记者见面会,向记者讲述自己技能成才的经历和体会,他们是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赵郁、中国宝武集团宝钢股份热轧厂钳工高级技师王军、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服装技术项目金牌得主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学生胡萍。

    技术专家王军于1985年宝钢技校毕业,在同济大学经过8年夜大学习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习,业余兼任上海市劳模工匠讲师团成员,是上海大学和上海城建学院特聘教授,2000年创立热轧职工发明创造协会,2013年主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2017年担任中国上海申办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形象大使。近十几年来,他攻克了层流冷却核心设备技术、主线高压柱塞泵技术和超高强矫直机辊系技术等3大行业难题,填补了重大装备技术空白,近5年创新效益超6亿元,申请国家专利218项、PCT国际专利12项,荣获国家发明金奖14项、国际发明金奖6项,于2007年和201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军先后荣获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市首届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和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他所在的创新工作室共获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90项,近5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3亿元,带动部门一线员工申请国家专利839项,十年来荣列宝钢创新排行榜首。

    谈到自己的技术创新,王军说:“中国有句话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新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年轻人要能够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首先要找到自信,找到自己成长的舞台。我在宝钢是一线岗位工人,到今天还在一线。”

    王军给年轻人3个建议:第一,我们虽然是技术岗位劳动者,但是一定要坚持岗位创新。因为岗位创新给人带来乐趣以及能力的提升。如果想创新,必须要学习,然后在岗位上才会慢慢创新。创新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第二,要进行技能拓展。未来的工作要实现人工智能,甚至无人工厂,但并不是真的没有人,未来要有人驾驭这些设备,维护它、不断地发展它,所以技能拓展非常重要。因此技能人员未来的舞台更大,对技能人员的理论要求、学习的要求更高。第三,要不断地掌握新技术,把我们的创新成果不断地推广和应用,为人类创造更多财富。

    王军举例说,他在岗位上做的第一个创新就是解决支撑滚油污板的问题,因为设备每次维修都会有损失,都会有降级损失、产品质量损失甚至对环境带来污染。于是,他尝试用在同济大学读夜大期间所学的技术进行改造。改造方案弄好以后,他向公司资深专家请教。专家很惊讶地问:“这是你自己设计的方案?”王军点点头,专家说那你一定要想办法实施。于是,公司就给了王军一次机会,因为支撑滚油污板每次的经济损失都是20几万元,领导由此非常头疼。后来,这个科研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质检部门同志说,这个项目实施以后,一张油污板都没有,带来环保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进步。这个技术也因此在200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另有一次,公司领导找到王军说,公司本来要引进国外的一项先进技术的,但是停机、改造时间需要两个月,由于公司生产的汽车板占了国内的50%以上,停两个月有可能会导致国内汽车涨价。领导问:“你能不能开发一个技术,但不要停机这么长时间?”王军领命之后,花了一些时间做技术储备,接着又做了多次科研实验,科研成功之后又做了技术改造,之后,提出了一个优化方案。王军这项技术成熟后,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难题,自己也凭此于2017年1月9日到人民大会堂领了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岗位创新为什么那么重要?”王军说,1989年,他所在的热轧厂刚刚投产,当时提出一个小小的优化改进方案,每公斤的钢材成本能够下降一厘钱,到2012年1月这条产线累计产能1亿吨,也就是说通过近20几年的不断积累,优化改进的建议可以为企业额外创造1亿元的价值。“我们的美好生活是靠自己双手创造和劳动,然后不断地优化技术,额外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更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让人类享受更好的产品。”王军说。

    “我想告诉年轻朋友们,年轻人就是要有激情,有劳动的激情、有创造的激情,未来的生活才会更美好。”王军说,“技能和技术不脱节,技能也是一种技术,技术技能是一种应用技术,有句话叫‘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我在宝钢工作三十几年的经验体会非常深,一线岗位人员既要学理论还要提升技能,这样才能把理论和技能很好地结合,才有能力发展技术。”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