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共青团承担社会的“弹性角色”

发布时间:2018-04-18 05:2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章正

  在蒋承的研究中,有这样一个发现,在基层青年眼中,人情世故“职场变现”的作用弱了,说明社会制度更加完善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青年从单位人到社会人,原有的单位社会职能弱化,趋向于原子化,个体变得更加离散了。

  这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社会制度变得“刚性”,即社会缺乏弹性;另一方面,青年呈现离散化,缺少聚合力。如何应对这样的社会状况?

  蒋承举例说,有年轻人遇到感情上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团组织这样的群团机构,应该发挥作用,给青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相亲服务等。因为,团组织具有灵活性和非营利性,承担增加社会融合性的“弹性角色”,成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黏合剂”,这是团组织的优势所在。

  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比如大学生基层就业,基层团组织完全可以在“留得住”和“干得好”之间发力。在“留得住”上,团组织可以为基层青年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比如志愿服务、青年联谊、兴趣小组等活动,让青年在基层觉得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干得好”上,团组织可以通过荣誉激励青年,迅速发现青年人才,同时制定适合本地的青年政策,在外出考察、职业培训、行业联系等方面,给年轻人事业发展留足机会和平台空间,增强团组织的向心力。

  “一定要明确团组织的工作逻辑:只有让年轻人有发展,才能引领青年!”蒋承给出自己的判断。

  蒋承注意到,各个地方的团组织不能“千团一面”,做一样的工作,说一样的话。各地团组织要因地制宜,一定要凸显个性,本地青年有需要,团组织不妨注入资源重点完成,让团组织在青年心中成为“知心人”和“引路人”。例如,一些沿海城市的团组织,青年创新创业风气很好,不妨重点做这一项工作,成为青年皆知的品牌。在中西部地区,可以把青年扶贫或就业帮扶等工作作为重点。

  “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不能什么都平均用力,避免‘十个指头弹钢琴’。”蒋承说。

  “一直以来,共青团工作对个人成长的历练是无形的。”在调研中,蒋承也发现,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基层就业大学生中,66.6%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发挥,73.9%的人对工作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些数字均高于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