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网络媒体走转改】小“猪倌”大事业 生态养殖闯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02-21 18:3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菀

    春节期间,年味正浓。邱晓生的家人忙着制作腊货,邱晓生却来不及帮忙,一大早便来到养猪场。生猪就要出栏,他比往常要更加忙碌。

    1980年出生的邱晓生,回到家乡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江背镇创业已经8年。当初,放弃大型养殖场技术员的工作回乡创业当“猪倌”,邱晓生的家人并不支持。

    “我是畜牧兽医专业中专毕业,又有了10余年生猪养殖经验,总觉得要回家乡做点什么。”抵挡不住心底“干一番事业”的冲动,2011年,邱晓生回到老家,在江背镇华坪村麻坑组一处三面环山的土地上,开始了风风火火的生猪养殖事业。

    5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300多头生猪,让他成为江背镇最早期的养猪大户。

建在江背镇华坪村一个山垇里的养猪场。受访者供图。

    和当地猪场不太一样,邱晓生的猪场比较“时髦”,全部实行标准化生猪养殖建设。养殖场内消毒、防疫设备设施完善,还有科学合理的饲养设备、饲料加工设备。

    针对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养殖区内还建成了粪污处理设施(沼气池、氧化塘等),产生的粪污排放及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让邱晓生自豪的是,在江背镇自繁自养的猪场只有自己一家。猪场里母猪生下的小猪,大多自己养殖直到商品猪上市。“自繁自养这样的养殖模式可以更好地进行疾病的控制,切断不同生猪带来不同传染源的可能性。”邱晓生说。

干净卫生的猪舍。受访者供图。

    可是好景不长。2013年,邱晓生的猪场刚有起色,突如其来的猪肉价格下降给了他当头一棒。邱晓生告诉记者,2013年开始,生猪市场价格一直在波动,2014年初生猪价格更是从每斤8元下跌至每斤5.5元,跌幅为31.25%, “每卖出一头猪就要赔200块,现在想想还觉得担惊受怕。”当时出栏的1000多头猪,邱晓生总共亏了20多万元。

    那段时间,邱晓生一边延缓肉猪上市期,一边四处奔走扩大销路,“后来,靠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银行贷款,总算撑了过来。”

    专业出身、又有多年养殖经验,邱晓生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家。周边村民纷纷到家中请教养猪技术。“怎么能把规模做大、品牌打响,带着村民一起养猪致富呢?”邱晓生开始了新的打算。

设在江背镇圩上的兴国县万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受访者供图。

    2012年,由邱晓生牵头的兴国县万兴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村民们入股合作社,邱晓生负责日常管理,年底进行分红。

    2012年到2017年,合作社的生猪养殖户从5户增加到106户,并逐步形成一条由良种猪繁育、饲料加工、商品猪育肥、有机肥料利用(沼气开发、堆粪发酵)等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和绿色循环经济。

    “自从加入合作社,学到不少科学养殖技术,生猪抗风险能力强了,平均每头猪可以多赚200元的利润,年收入也提高了六七万元。”生猪养殖户李年胜最看重的是,猪仔由合作社提供,饲料合作社按照出厂价销售,邱晓生还无偿的给合作社成员进行养猪技术指导,“有他带头,我们养猪的信心就足!”

    几年下来,从养殖场到合作社,邱晓生的生猪养殖事业做得越来越好。现在,邱晓生成立的万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达15000余平方米,有100多个猪舍,400多头能繁母猪。

    最近,邱晓生开始了对“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必须走标准化健康生态养殖的路。”邱晓生通过组织标准化生产,对生产全程和各环节进行监控,保证所产猪肉符合绿色产品标准。

    在邱晓生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猪农开始转变养殖观念,采用优良的生猪品种,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增加产量,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社员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脱贫致富。接下来这一年,邱晓生的目标是“带动126户农户,通过生态养殖新增收入220万元”。

    如今,兴国县的猪肉已通过电商行销到各地,只需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对猪肉轻松追溯。“让更多消费者吃上健康放心的猪肉”,是小“猪倌”邱晓生最大的事业。

袁瑞编辑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