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合肥“最美”乡村公办幼儿园开园一学期

从城市到农村 简单复制行不通

发布时间:2018-02-12 05:5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磊

  合肥,美丽的乡村幼儿园迎来新生,孩子们在开学前参与教育培训,参观和体验园内设施,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位于安徽合肥三十岗乡的安庆路幼儿园桃蹊分园依托乡村资源,以“亲近自然”的方式打造水车、攀岩等设施,为农村孩子们营造开放式、探索性的成长环境。视觉中国供图

  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因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而闻名,被誉为合肥“最美乡村”。去年9月,落户三十岗乡的“最美乡村”公办幼儿园正式开园,到现在刚好运营一个学期。

  尽管庐阳区的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在合肥乃至安徽都处于“领跑”地位,自2011年以来,该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共28所。但是,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当前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全区共有公办幼儿园29所,占园所比例22.7%,公办园在园幼儿数7550人,占在园幼儿比例28.9%。

  为此该区明确发布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60%,这意味着,该区还须增加19所公办园,届时,公办园及分园的数量将达到38所。这个数字让该区“幼教人”感觉压力很大。

  相比城区而言,在全国不少地区,农村孩子只能在“看护点”和民办普惠园入园,公办园的优质教育资源,可望而不可即。为此,合肥市庐阳区依托省一级一类幼儿园——安庆路幼儿园的办学优势,在三十岗乡新建了桃蹊分园,这是该区第一所农村公办园。

  该园占地面积2967平方米,硬件投资800多万元,拥有一流保教设备,还有土坡、涵洞、水车等富有乡村气息的活动场所,在场地规模和硬件水平上远超城区的不少公办园。开园一学期,记者进行了走访。

  “名园”办分园,首先要“本土化”

  庐阳区鼓励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发展,要求小区新建幼儿园移交后,一律办成公办幼儿园。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优质企事业公办园接管新配套幼儿园,以提高公办园比例。去年一年,安庆路幼儿园创办了两所分园,分别位于城区和农村。

  乡村公办园有优势吗?三十岗乡的村民用脚投票,给出了答案。据了解,桃蹊分园的学位设置是9个班,首期招生规模原先定为2个班,但是报名时的“火爆”程度超出了园方的预料,后来不得不扩增至4个班。

  “9个村的孩子,一下就来了130多人,家长排起了长队,我们不得不提前半小时报名。”该园的一位老师说,甚至附近回迁的居民也想让孩子“插班”来上。随着学生到来的,还有8名新招考的年轻老师,均为本科毕业,清一色的90后。

  不过,面对充满期望的农村家长,桃蹊分园的老师首先要过“水土不服”关。

  “报名的时候会有一个‘面试环节’,目的不是为了筛选,而是增进对孩子的了解。”总园派驻过来的陈茜老师回忆,“有的孩子答不出问题,家长立马就会训责,家长越急,孩子越是不说话,如果换作城区的家长,他们自然会为孩子开脱。”

  “一方面为农村家长的质朴而感动,一方面让我们意识到,接下来面对的家长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群体。”她说。

  “把总园的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完全‘复制’到农村来,肯定是行不通的。”安庆路幼儿园园长李峥说,我们确定了桃蹊分园的办学思路——以乡村文化为特色,发展“亲乡情、亲自然、亲乡土”教育模式。

  除了总园的统一课程体系,桃蹊分园强化了自然课程与生活课程的建设。通过家长、教师自然引导,让幼儿学会观察科学现象,参与种植,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传递感恩之情,将自然乡土、亲情友情融为一体,复兴乡村文明。

  作为桃蹊分园的家长,单伟峰平时的工作就是和农作物打交道,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受邀在幼儿园里讲授“豌豆成长记”。

  他首先介绍豌豆出芽的过程以及出芽所需要的条件——水、阳光、土壤、空气和肥料等,结合孩子们成长的需要,鼓励他们多吃饭不挑食。随后,他又形象地介绍了豌豆生长中会遇到的一些病虫害以及受到的外力“帮助”,告诉孩子们要多锻炼身体,还要多交朋友,遇到困难,向身边人求助。

  如今,“种植系列活动之爸爸进课堂”活动已经成为该园“家园合育”的特色品牌。但是,起初也有农村家长在家委会上表示不解,“公办园不教识字和算术怎么办?外面的孩子都会背诗了”。

  “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习惯养成和思维训练,只要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家长就能看到成果。比如,他们发现自己孩子拼图的速度变快了,意识到这比背书识字更重要。”李峥认为,公办园的科学保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农村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

  我们不仅培养孩子,也“培训”家长

  桃蹊分园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二是留守儿童,孩子不爱说话,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在教学和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李峥说,“开学3个月后,单亲家庭的冯欣欣(化名)终于对着我叫了一声‘园长妈妈’,所有老师都感动得眼眶湿润起来。”

  “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开展‘家园合育’,首先要做通老人的工作。”90后的孙寒雪老师说,一个奶奶反映,孙子经常对她的话不理不睬,自己是“一头雾水”。后来了解到,老人休息时间早,每天“强迫”孙子早早地上床。

  “我让奶奶睡前带着孙子做点小手工,后来孩子的情绪果然有了转变。”据她介绍,“后来这个奶奶特别信老师的话,孙子一有问题,她就找老师讨教。”

  “我们必须通过改变孩子,来改变家长,只有孩子产生变化了,他们才会信任你。”孙寒雪记得,有一次放学,家长让孩子去户外设备上玩,结果孩子反倒“教育”家长,“老师说,上面有积雪,不安全”。

  “我们不仅培养孩子,也在‘培训’家长。”李峥说,开园一学期,老师们也感受到了家长的进步。“开家长会时,满满一屋子人,没有一人说话;送孩子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叫我一声‘园长妈妈’。”

  “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才能做好家长的引导工作。”据李峥介绍,不久前,合肥持续降雪,她带着几名园里的老师开展“夜访”活动,带着慰问品来到贫困留守儿童的家中。

  通过家访,老师们详细了解幼儿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家长在教育中的盲点和困惑,共同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让孩子们感受更多的关爱。

  也正是这一轮集中家访,让出生城市的90后老师理解:“为什么家长在幼儿园里看到孩子手中的大苹果,会感到吃惊?为什么有的孩子吃饭时,会把饭粒撒出来?”现在,很多刚出校门的年轻老师,已经习惯了把“拖着鼻涕”的孩子一把搂在怀里,为他们剪去手上的长指甲。

  不久前,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入选全国第二批“家园共育”百所示范幼儿园项目。

  如何扩大乡村公办园的示范效应?目前,庐阳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学前教育互动发展联盟”,依托省市一类公办园,将辖区144所幼儿园、看护点结成7个“互动发展联盟”,发挥省市一类园示范、引领、指导作用,统一管理“步调”,不断提升民办园和幼儿看护点的教育管理水平,以补齐乡村学前教育的短板。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