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跟着火车跑进了好时候

发布时间:2018-02-02 05:3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傅晓羚

  从普快、特快、动车再到高铁,跟着火车跑了14年的周拉觉得,自己“遇上了好时候”。

  作为成都客运段的职工,四川人周拉看着高铁开进了秦岭蜀道、开到了自家门口,一件件“从没想过的事情”就这样成为现实。

  2017年12月6日,西安至成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原本耗时11个小时的旅程一下子缩短到3个半小时,乘客早晨在北京喝完酸涩的豆汁,晚上就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四川火锅,千年“蜀道难”就这样成了远去的记忆。

  但周拉清楚记得,前些年由成都开往北京的列车,最慢的车30多个小时,车票还总是“一下子就卖光”,一到节假日,春运、暑运,“有时甚至连站的地方都没有,5分钟走不完一节车厢”。

  2004年周拉刚当上列车员时,老职工说当列车员得“什么都会”。在穿行于成都和北京间的列车上,周拉慢慢体会到这4个字的分量:扫地叠被子清理垃圾,个个得会;没有空调的车厢里,夏天有人热晕,得会救人;大着肚子的孕妇突然临盆,得会接生;旅客突发疾病,得会应急处理……漫长的旅途也有温馨的一面。周拉发现,列车这个“临时的家”里,相互间少不了“你一言、我一语”聊天,彼此间距离渐渐缩小,有的旅客甚至还成为朋友。

  2009年,代表着当时川内第一速度的成遂渝动车开行,“和谐号”雪白的身影第一次进入四川人的视野。这一年,周拉也转岗到成都到达州的动车组上工作。

  周拉感觉到,相比原来,动车组更通勤“公交化”,人与人之间不像普速列车里那么亲近:列车员和旅客交谈次数少了,相互间说话声小了,有的人还会把车厢当成“短途休息间”或“移动办公位”,整个旅行过程中一言不发。还有,那条曾经让卧铺和硬座车厢乘客显得“层次分明”的界线,也在动车上变得越来越模糊。与此同时,动车组上的列车员也不再需要“什么都会”,服务工作不断被细化,拆分成餐吧车服务员、乘服员、列车员等,每个人的工作都有了更清晰的侧重点。

  2016年,周拉的岗位换到了成渝高铁上。从时速100公里的慢车,到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再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周拉看到中国铁路紧随时代脚步的不断“进化”:宽敞明亮的车厢内一人一座,有的还配备了插座;列车配餐依据乘客口味,讲究荤素搭配有营养;暖水瓶变成了新式电茶炉;座椅上方挂起了显示屏,循环播放着各种节目;难闻得让人“不愿意进第二次”的卫生间,如今也有人定时清理并喷上空气清新剂;高速前进的列车,车窗台上倒置的一瓶水不会倒下,普速列车“哐当哐当”的响声也听不到了……

  如今成了老职工的周拉,同事里新增了许多90后。面对他们,周拉会聊聊自己当年的经历,但“什么都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他们“多站在旅客的角度,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保持心态好”……

  在不断迭代的列车中坚守同样的岗位,见证中国的发展,周拉感到“很知足”。

  (数据来源:中国铁路总公司)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