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中欧班列中俄口岸站的“铁道飞虎队”

发布时间:2018-01-01 20:1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学鹏 金鲲

    通讯员 张学鹏 金鲲

    2018年1月1日6时40分,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中俄边境绥芬河口岸站,28岁的连接员王启东和4位小伙伴,穿上厚重的棉袄,戴上棉帽,走进零下26摄氏度的站场里,踩着没及脚踝的积雪,开始了新年的第一次调车作业。

绥芬河站青年先锋示范调连接员,正在连接两车间的制动风管。

    绥芬河站是我国重要对俄陆路口岸站,距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16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由于两国铁路轨距不同,俄罗斯的宽轨列车驶入绥芬河后,要进行车辆换装作业。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绥芬河对俄运输量大幅增加,平均每天有12列约540辆中欧班列驶入车站。王启东所在的调车班组就负责将这些中欧班列一节节摘挂、分解、编组,像拼积木一般,再重新换装到中方的列车上,这些装有木材、铁精矿、煤炭等物资的列车通过中国的轨道,到达全国各地。

    年轻“老兵”走进直播间

    6时40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从天安门广场瞭望2018年第一缕阳光”直播节目绥芬河站青年调车组正式直播,主持人刘璐特意准备了两部手机和三个充电宝,又给手机上贴上了热贴,以保证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正常使用。在调车场找到王启东时,这个在车上“飞上飞下”的“飞虎队员”明显有些紧张,站在镜头前,不自禁地挺胸、抬头,身体绷直得像一杆标枪,这是他当兵时练过无数次的军姿。

    “这一年感觉变化最多的是哪里?”“车站规模大了一倍,让咱们国家的车站进出关能力更强大了,对咱们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来说,更具备良好通关能力了。”王启东兴奋地说。

绥芬河站标轨列车进行调车作业。

    调车作业结束后,其他5位小伙子一起赶来,青年调车班组在站台上拉起“强国一代有我在”的条幅,每个人讲着对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致辞中的理解和感悟。他们每个人的身姿一样挺拔,和王启东如出一辙。

    “我们都曾是军人!每个人都是!”调车长贾金祥自豪地说。

    “铁道飞虎队”的“刺激”青春

    调车作业时要往返走18公里的路。一年下来,王启东他们每人都要走25000里。

    调车作业的过程很刺激,调车作业时,他们要在行进的列车上“飞上飞下”,抓车、提钩、投放止轮器,动作一气呵成,他们也被称为“铁道飞虎队”。王启东的班组是青年班组,平均年龄只有28岁,都是退伍军人,军营的磨练赋予他们极高的体能素质和严明的纪律性,他们也成为车站的青年示范班组。

    “9道转场信号好了。”“推进、推进!”6时50分,蓝色的调车机缓缓地将中欧班列车辆牵入站场,王启东侧身站在车辆的车梯上,观察前方的信号和线路情况,不时发出“前进”、“减速”的指令。27岁的连结员关万志接到调车长贾金祥“溜放作业”的指令后,迅速抬起车钩的提钩杆,8节装着木材的车辆顺利地从班列中分离滑出。从指令下达,到摘结车辆,关万志仅用了15秒钟。

    8节车辆一路下滑到编组场,29岁的制动员陈长生在线路外,盯着车辆默算着距离和速度,然后用铁叉叉起重达8斤的铁鞋,准确地投放在钢轨上,车辆碰上铁鞋后“吱”地一声稳稳停住。班列在调车机牵引下继续向前,连结员关万志身手矫健,登上车梯,双手紧紧抓住车扶手,稳稳地“挂”在车上,开始第二批提钩作业。

下铁鞋制动,对停留火车进行防溜。

    “宽轨调车组最难的就是投铁鞋、接软管和观察速度、距离,投铁鞋要快、准、稳,时机一过,就赶不上了。”王启东说,俄罗斯的车体比中国车体长,车梯位置也比国内货车高,所以调车员抓车值乘时难度较大,有时俄方车辆的车梯缺失或损坏,调车员就得趴在车辆外沿上。

    “螺丝钉”的强国梦

    比起抓车时的难度, “高处不胜寒”更是小伙子们的挑战。绥芬河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摄氏度,人“挂”在车上,迎着冷风,穿着再厚也都冻透了。一批调车作业最少要一个小时,王启东戴了一个面罩,只露出一双眼睛,不一会,面罩上就蒙上了一层白霜,睫毛也挂上了冰珠。

    “上个月,我们一夜就编组360辆车,零下28度的天气,从凌晨1点干到清晨7点,到家后一下子躺在地上,是我妈把我鞋拽下来的。”制支员姜治全说。

    “去年雨季,我穿着雨衣‘挂’在车上,雨靴里都灌满了水,身子也都淋湿了,回家脱鞋一看,脚都泡得跟‘胖猪蹄’一样。”制动员田国庆笑着说。

    “我们脸上都有冻伤,我这左脸冻坏还没好,右脸好像也冻了,本来长得就不好看,这回还毁容了。”制动员杨凤军一边抹着冻伤膏,一边自嘲。

    极寒、惊险、挑战,这就是他们的青春。在这一趟趟行进的列车上,王启东和伙伴们却保证了每列驶进国门的中欧班列都会安全、准时,在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俄贸易大通道中,他们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今年绥芬河站中俄铁路联运66年突破1000万吨,我们一起来合张影,给祖国加把劲儿。”工作结束后,王启东招呼同事们站在“强国一代有我在”的条幅下,一起摘下面罩,因冻伤而黑红的脸庞上,笑容灿烂。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