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优化产业结构 补齐软环境短板 实行人才新政

三把钥匙开启长春经济“八”字头时代

发布时间:2017-12-21 07:1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培莲

  今年前三季度,长春市经济运行走出了漂亮的“双八”增长曲线:GDP实现4262.9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7.5亿元,增长8.2%。在专家看来,“双八”增长意味着,长春已经从经济低速增长回到了合理增长的区间,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突围的典范。

  长春的变化始于两年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为突破口的一系列改革,让长春的经济告别了结构单一、质量不高的状况。优化产业结构、补齐软环境短板,以及人才新政,正是开启长春经济“双八”时代大门的三把钥匙。

  告别工业“一柱擎天”

  身处东北腹地的长春,是一座架在“车轮上的城市”,长期以来都有“一汽打喷嚏,长春就感冒”的说法。工业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发挥带动和保障作用。在当地也有工业“一柱擎天”的说法,这样的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长春的经济已经走出一片新天地。今年上半年,长春的经济增长数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7%,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3%,农产品加工业增长12.7%。随着华为、浪潮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新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新兴产业对长春经济增长贡献已超过50%。

  在长春市发改委副主任宋长者看来,传统单一经济格局的打破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说,近年来,长春市重点培育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材料等6个新的千亿级产业。依托当地的创新优势,生产出更多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以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今的长春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加速期。

  在长春高新北区,投资60亿元的航天信息产业园引人瞩目。依托吉林省科研力量及长春新区先进装备制造和光电及卫星技术发展优势,航天信息产业园两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该园区内的领军企业“长光卫星”是2014年组建的一家重资产公司,今年拿到了4亿元订单,实现了收支平衡。“长光卫星”综合办公室主任韦树波介绍,最近他们又在太原成功发射了“吉林一号”视频04、05、06这3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目前在轨卫星增至8颗。

  同样在高新北区,一座占地7800平方米的工厂里也有着巨大的生产潜能。“永利科技”总经理孙尚勇说:“凭借自主研发的两款激光器,今年产值预计可达7000多万元。此外,还有5个新产品项目在储备,未来3年预计可产出5亿元~10亿元。”在他看来,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科技型民营企业迎来了春天。

  长春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加才介绍,目前长春已涌现出43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66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

  补齐软环境短板

  “投资不过山海关”,是这些年来外地投资者对东北投资和创业环境的诟病。“办事靠关系、走人情”“行政审批程序繁琐、标准不透明”等问题阻碍了投资者的热情。

  政务环境是地方发展最重要的软环境。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前提下,长春另一个改革重点是“补短板”,其中包括补软环境建设的短板。

  去年年初,长春市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平台全面开启。该市的营商环境进入了一个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升级版”时代。全市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全面铺开,164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标准化统一,188个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平稳运行。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全程电子化,同步建立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办事大厅,实体与虚拟有机融合、线上和线下良性互动,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的肯定。

  相关负责人解释,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的实质是“制度+技术”。制度的核心是受审分离,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实现综合窗口接件、部门后台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办事的企业和群众与后台的审批人员不见面,切断人情办事利益链,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或少求人。

  “凡是能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信息和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和申请人重复提供;凡是应由行政机关及相关机构调查核实的信息,由部门自行核实。”今年7月1日,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多证合一”改革中要履行“三个凡是”原则,长春成为这项改革的排头兵。

  32个涉及企业证照的信息全部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了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多证合一”后,同样的信息,企业向政府部门提供一次就够了,实现“数据网上行和群众少跑路”。

  在长春,“高位对标”是政府部门的高频词。长春市所辖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要在国内发达地区和发达城市中选定与本地本部门职能相同、发展水平相近的单位作为对标对象,找好工作创新发展的坐标和参照系,开展对口交流和调研,充分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

  今年以来,长春组织数十名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赴天津、杭州等地进行合作洽谈和考察交流,成效正逐步显现。

  人才新政吸引“智力”回流

  “引进能够带来巨大效益的一流科技人才(团队),最高给予50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或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今年11月,长春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作为条条是真金白银的措施,新政在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创业扶持和人才服务保障方面重点突破。

  “人才新政”实施分类分层资助,对企业引进的省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内外顶尖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到300万元资金资助。同时,实行高端人才年度奖励,对市域内年薪2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按其贡献大小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

  在人才创业扶持方面,长春还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科研人员职务发明在长春市转化所获净收益,以不低于70%的比例奖励给成果完成人或团队,奖励比例上不封顶。对于创办企业正式挂牌或上市的,给予15万元~200万元奖励。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资助。

  长春的“人才新政20条”, 瞄准对标全国一线城市和同类副省级城市,使得这个欠发达的东北老工业城市的人才政策迈进了全国第一方阵。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张立华博士,在长春高新区建立了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异构计算技术开发团队,致力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无人系统等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在他看来,长春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

  在整个东北地区人才和人口净流出的形势下,长春的人才队伍开始逆势扩大,高层次人才比2010年增长19.3万人。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