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73.1%受访者认为应该学会说“不”

51.8%受访者觉得不敢说“不”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发布时间:2017-11-28 05:5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品芝 谢佳宁

 

  漫画:郑小哗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不”的含义,但面对别人的要求我们却很难拒绝,或者说在一定情境下不敢拒绝。当你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你敢说“不”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54.3%的受访者敢于说“不”,14.2%的受访者不敢。60.4%的受访者担心说“不”影响与对方的关系,7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学会说“不”。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5.7%,80后占50.5%,70后占16.3%,60后占5.8%。

  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54.3%受访者敢于说“不”

  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54.3%的受访者敢于说“不”,14.2%的受访者不敢,31.5%的受访者不好说。

  辽宁师范大学学生沈彦松很敢于说“不”,“不论是谁提出需要拒绝的要求,都要勇于说不。这样不仅对提出要求的人,而且对自己也是最好的选择”。

  大连某日企职员刘晴(化名)觉得,直接说个“不”字简单,但是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接受,“不是不能说或不敢说,而是有很多微妙关系的牵绊。比如,如果对方是同事或同学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关系,如果是生意伙伴会不会影响合作等。”她觉得在不伤害彼此的前提下,委婉地说“不”更好。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介绍,与说“不”相对的是“答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服从”,这是一个由外向内转化的过程。吴国宏介绍说,在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必须要听大人的。随着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孩会出现叛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独立意志是被尊重还是被打压,会影响到他长大后会不会说“不”。对一个成人来说,这种服从会内化成良知。比如,遇到陌生人的求助,我们通常会出于做个好人的良知去帮助他。吴国宏认为,独立人格的形成不仅需要原生家庭,还会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如果整体生态不够良性,就可能影响人格的形成。

  不敢说“不”时,你在顾虑什么?调查中,60.4%的受访者担心影响与对方的关系,50.7%的受访者不知道如何得体地处理说“不”之后的尴尬,49.4%的受访者担心对别人造成伤害,22.9%的受访者不会使用温和的表达方式,18.4%的受访者迫于对方身份等造成的压力。

  “有时候朋友遇到困难,可能需要你做一些违反原则的事。一些人害怕自己的拒绝让朋友陷入更深的困境而毁掉友情。”沈彦松说。

  刘晴则通常受对方身份的压力而不敢说“不”。“比如说上级请你出去喝酒,如果你说个理由不去,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在搪塞、是不识抬举”。

  51.8%受访者觉得不敢说“不”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调查中,51.8%的受访者觉得不敢说“不”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困扰,23.0%的受访者觉得没有,25.2%的受访者不好说。

  刘晴觉得,不敢说“不”或多或少给自己带来了困扰。“比如同学聚会,如果你直接说不想去,就会给人留下冷漠的印象。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拒绝,频繁聚会又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对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徐晓(化名)来说,不敢说“不”则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困扰。“老师安排的一些任务,有时因为事情太多没法分身,不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做”。

  不敢说“不”的行为背后有什么心理原因?调查中,58.0%的受访者是碍于情面,不愿丢失面子;54.9%的受访者感觉活在别人的印象中,不愿丧失他人的好评和好感;41.5%的受访者在对别人有求必应的“讨好”中,充分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30.6%的受访者有社交焦虑,怕因此失去对方;11.7%的受访者有被忽视、不被关爱的经历。

  沈彦松觉得,不敢说“不”一般会发生在不太有主见、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人身上。“这部分人更在意别人的想法,也会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此外,沈彦松分析,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第一时间拒绝别人,增加了以后再拒绝的难度。“一开始没有表态,后来再拒绝会有种‘负罪感’,这时大部分人就会放弃说‘不’”。

  刘晴觉得不敢说“不”,大多是担心影响关系,同时可能有轻微的社交焦虑,“毕竟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社交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

  吴国宏认为,当别人向自己提出要求时,我们需要考虑利他是不是不计代价的,但这一点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是不被训练的。尤其熟人跟我们提一个不大的要求,我们会出于内心“好人”的标准直接答应对方。这种维护自己正面形象的信念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以至于会忽略一些有可能产生的代价,虽然通常不会威胁到生命或财产安全,但有时我们的确把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放在了后面。

  55.2%受访者建议学习成熟的沟通技能

  调查显示,7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学会说“不”,13.1%的受访者觉得不应该,13.7%的受访者不好说。

  沈彦松认为应该学会说“不”,“一次次的退让,一次次的允许,会让自己逐渐远离原则。而且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不良诱惑,不勇于说不,还有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刘晴觉得每个人都要自信,坚定内心真实的想法,一味地妥协牺牲对自己没有帮助。同时她认为,说“不”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方法,“有时说个谎也未尝不是一种解决办法,这样即能让对方明白被拒绝了,也能避免直接说‘不’带来的尴尬和不必要的紧张”。

  如何才能敢于说“不”?55.2%的受访者建议学习成熟的沟通技能;54.3%的受访者认为要学会健康地进行人际交往;47.5%的受访者指出要意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顺应本心。其它建议还有:自身要做到开放和豁达(39.7%)、友善而真诚地对待对方(35.5%)、虽然拒绝其要求但尊重其人(28.1%)以及调整心态,不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20.3%)等。

  “在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可以先拒绝,给自己留出一点思考的时间。如果权衡之后觉得可以达到对方的要求再答应。虽然这种方法有点极端,但可能适用于一些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对于在说“不”上略有纠结的人,沈彦松认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真诚待人的基础上,学着寻找自我认同,而不是从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价值。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