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从八分钱邮票、摇把电话到视频聊天,时代发展让距离不再遥远

发布时间:2017-10-16 21:1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云飞

    国庆长假一过,在外工作的儿女们刚回家团圆几天,就陆续奔赴各自工作地。晚上,我正觉得失落,突然手机“滴滴”响起,打开一看,是女儿发来的“视频聊天”邀请。我一点“接听”,屏幕上马上出现女儿和女婿的身影,一会儿小外孙也来“抢镜”。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了一个多小时,才意犹未尽地挂断。

    放下手机,我一边回味,一边感慨。这样清晰的视频通话,让一家人虽远隔千里,却像近在咫尺,老祖先千百年来梦想的“千里眼”“顺风耳”,在当下早已变成现实!

    我是一名“50后”,亲眼目睹了祖国在党的领导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飞速发展。

    邮票(图片来自CFP)

    上世界70年代,最常用的通讯手段是“八分钱的邮票加老信封”。那时,我在外地做工,半年才能回趟家,跟家里联系主要通过书信。虽然我工作的地方离家不是太远,但因为家里是山区,交通很不便,一封信寄到家要一个星期。邮差便成了母亲眼里的“绿色天使”,收到我的家信是她最幸福的事。

    

    老式电话(图片来自CFP)

    当时大部分单位、农村生产大队虽已配备了黑色摇把子电话机,但要想通话可真不容易。如在一个公社区域内,邮政支局还能较快地接通对方,如果是跨区域,需要拨通“支局”再联上“县局”,挂上要拨的“目的地”。因线路繁忙,等上几小时是很平常的事。除非特殊情况,人们最常用的通讯方式还是“寄信”。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通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程控电话”出现,人们再不用发愁打不通电话。一时间安装“程控电话”成为时尚。我和家乡的亲戚们基本都装了这种电话,联络起来方便多了。

“大哥大”(图片来自CFP)

但是,有线电话只能在家中使用,外出通讯仍不方便。此后,重达数千克的“无线电话”诞生了,当时人们叫它“大哥大”。那是身份的象征。

BP机(图片来自CFP)

    不久,另一种经济实惠的通讯工具“BP机”出现了。这种只有香烟盒大小的器具,可以别在裤袋上,不能直接通话,但是可以呼叫,也能留言。于是,“有事呼我啊”成了流行语。那时,女儿在北京上大学,我也给女儿买了个BP机,想给她打电话就先“呼”一下,很快女儿就会回电话。

    但是,因为不能通话,BP机很快被能通话也能发短信息的手机所取代。在我50岁那年,儿子送给我一个手机,并教会我发短信,跟亲戚朋友们联系就更方便了。

    

    视频聊天(图片来自CFP)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通讯业飞速发展。移动、电信、联通竞相发展,2G、3G、4G快速更新,特别是一种叫“互联网”的东西使祖国的天南地北,甚至与全世界联在了一起。前年,小女儿给我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我也用起了“微信”。不会打字没关系,直接对着手机说话就行。

    春节时,女儿一家去了巴黎。吃团圆饭的时候,我拍了张照片发给他们,女儿迅速回了一张在巴黎铁塔下的照片,真是“天涯共此时”。

    40年来,我国通讯业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愈加快捷、方便。那些承载我青春记忆的“八分钱邮票和老信封”以及让人又爱又恨的“老式摇把子电话机”,都深藏在我心底,成为永久的记忆。

 

编辑 袁瑞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