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月下忆中秋,回味旧时光

发布时间:2017-10-04 08:0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产娟娟

  上小学时,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月饼可以做出这么多的花样来。现在市面上的枣泥、酥皮、冰皮月饼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月饼只是由面粉和糖做成的饼子,而这种月饼,竟也是奢侈到一年只吃得到一回。

  90年代的农村,想吃到买来的月饼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也只有几户富裕一些的家庭能够买到,给孩子们解解馋。

  我出生在90年代的一个江南小山村,那个时候,村里人能去趟县城就算见了“大世面”。每逢县里有集市,村里人都高兴得像过年。农民的日常生活,就是面朝泥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小时过中秋,太婆总会悄悄地提前几天去村里自制的土烤炉上打月饼。我的那一份月饼,太婆又会单独撒上芝麻,然后藏起来。等到中秋那天,太婆会像变戏法似的拿到我跟前,看我吃得香甜,太婆也会笑得像个孩子。

  九十年代初,农村兴起了“打工潮”。许多农民刚收割完水稻,便纷纷打起背包进城。我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和同乡一起南下去了广州。

  常听父亲说起,20多年前的绿皮火车,车窗是可以打开的,热了也只有电风扇在车顶上呼啦啦地吹。长途火车班次不多,每次都要提前好多天到火车站的窗口排队买票,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那时候火车票难买,每年中秋,父母都会提前置办好许多的东西,从外面带回来时兴的月饼和广州的特产,让我们尝尝鲜,还有好看的秋装,甚至会带上冬装提前给我和弟弟妹妹预备着,坐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回来与我们一同过中秋,然后再坐上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哐当哐当地回去。每年中秋千里迢迢带回来的五仁月饼成了童年记忆里最美味的食物。

  后来,父亲每次中秋回家,带回来的月饼花样越来越多——枣泥、酥皮、冰皮月饼等,但我却没小时候那么狼吞虎咽了,因为老家和父亲打工的地方,差距越来越小,至少在吃的东西上,大城市有的,村里也能买到。

  后来,父亲年纪大了,不再去广州打工,倒是我,北上去读大学,后来留在北京工作,一年回不了几趟家。但中秋是一定要回的。

  去年中秋回老家,父母忙活了一桌子的饭菜,有我和弟弟妹妹爱吃的臭鳜鱼、板栗仔鸡,还有酱汁肉、毛豆腐、老鸡汤泡炒米、蒸螃蟹、乌饭团、三河米饺等各种家乡菜肴。父亲还特地为我准备了我爱吃的奶黄流心月饼。 

  回家这一趟,不由得感叹家乡的发展之快。村里的农田已经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整齐划一,煞是好看。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马路两旁盖着漂亮的三层小楼,记忆里的茅草房和土房子早已不见了踪影。

  如今过中秋,村里人也是越来越紧跟潮流了。念旧的人团聚在老家过中秋,饭桌上鱼肉虾螃蟹等吃食自不必说,酒水饮料也一样不少。更有各种馅料的美味月饼,配上精制的包装,让人百吃不厌。赶时髦的,还可以趁着难得的中秋假期,开着私家车,载着一家老小来趟自驾游。既欣赏美景,又吃到美食,还可以订上一桌中秋宴,省时省力,过一个悠闲的假期。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社会稳定、人民富足、生活日新月异。在又一个中秋到来之际,我从月饼里尝出幸福的滋味。(产娟娟)

【责任编辑:袁瑞】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