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刻板印象影响中国游客形象 外国网友:认知偏差在作祟

发布时间:2017-07-19 14:5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舆情监测室-周婉娇 樊朔

  中国游客最近又在国外“摊上事儿”了。

  近日,泰国《世界日报》报道,7月16日下午,在泰国普吉府旅游的两名中国籍男子,因无视芭东“自由”海滩上的红旗警示下海玩耍,结果被大浪卷走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悲剧传回国内,有网友再次感慨“为什么又是中国游客”“为什么中国游客这么任性”?

  中青舆情分析师注意到,在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外国网友也在讨论“中国游客为什么声誉不好”这一问题。有趣的是,针对近年来中国游客污名化现象,国外网友对比中外旅游乱象,给出了另一种声音:并非只有中国游客任性。大众对中国游客“规则意识差、有钱任性、举止粗俗”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可能由于认知产生了偏差。

  中国游客随处可见 部分中国游客素质差是客观事实

  在Quora的这一问题下,网友们公认的一个观点是,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客人数不断上升,正在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游客。与此同时,这一庞大的出境游群体也站在了媒体和舆论监督的放大镜下,不文明事件接连曝光,冲击着海外对中国游客群体的整体观感。

  正如法国网友Olivier Verot描述的:“世界上大多数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都挤满了中国游客。无论你去哪儿,都会发现一批‘杰出’的中国游客,人数比西方游客多得多。”

  澳大利亚网友Carl Ramirez吐槽:“为什么有些国家讨厌中国游客?当你看到一些中国游客的行为,这是不足为奇的,他们真的玷污了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

  为此,他例举了多个被国外媒体列入“史上最差劲游客”的中国游客不文明事件。

  例如,2013年,南京中学生丁锦昊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震惊世界舆论。

  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风景区,中国游客反复抚摸铁扇公主铜像的胸部,致其严重氧化,“仅仅为了拍摄滑稽的照片”。

  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上海动物园,众多中国游客向狮子活动区投掷了数十个空塑料瓶和食品包装盒。

  中国游客污名化背后 文化差异或是主因

  中国游客大声喧哗等不文明举止在国内外引发争议后,外国网友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曾经在北京和台北工作生活过的网友Micky Lin认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导致出境游人数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庞大的出游群体必然会放大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在法国网友Gustavo Brown看来,作为出游主力的中老年群体由于生长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使得这一群体与年轻一代的观念与行为有很大的不同。部分旅游者的观念还需更新。

  Micky Lin还认为,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对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中国游客行为的本意并不是粗鲁,而是他们真的不理解这在其他文化中意味着什么。例如在中国街头常见的“北京比基尼”(撩起衣服露出大肚子),其实是不礼貌的。

  在中国居住的外国网友Malcolm Lerider注意到一个中外文化差异:“在中国,麦当劳和肯德基随处可见。但中国人不会扔掉自己的盘子,而是把它放在桌子上,由那里的工人打扫。这是中国的习俗,但不是所有国家都这样。”

  他还讲述了自己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的一次见闻:“我看到一个清洁工在清洁地板上有人洒出的可乐,旁边是一群中国游客坐在那里。由于他正在打扫地板,中国游客认为把垃圾扔到泼可乐旁边的地板上是没问题的——他反正要去打扫那个地方,对吧?不用说,对方很生气。”

  而网友AndyLee Chaisiri认为,如果中国提高软实力,实现文化影响世界,那么中国游客的负面形象有望改善。

  刻板印象影响中国游客形象 外国网友:其实我们都这样!

  中国游客不文明顽疾在国内外引发大量声讨时,亦有不少外国网友发现了中国游客舆论形象背后的问题。

  Micky Lin认为中国游客污名化现象是认知偏差在背后作祟:“人们对于中国游客群体不正确的印象被少数不文明群体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强化,这在无形中强化着人们的认知。”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媒体的报道对这种刻板形象的强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人们被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崛起深深吸引。报道中国游客会吸引很多人,因此媒体会经常报道有关中国游客的新闻。无形之中,媒体报道强化着这种认知偏差,进而使人们对整个群体都形成刻板印象。”

  法国网友Gustavo Brown表示,舆论对中国游客的看法是双重标准下的产物。他说:“如果只看我们国家的新闻,我们总会看到赞美。由于语言障碍,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国家的游客在中国的坏表现。中国人压根不会分清楚你到底是美国人、俄罗斯人还是法国人,他们只会觉得你非常粗鲁,没有礼貌。”

  为此,他例举了一些中国媒体曝出的外国人在华不文明行为,例如:

  2017年4月7日,在上海地铁11号线,几个外国人占用公共场所喝酒进食。

  3名外国小伙扛自行车翻过检票闸机。

  也常有外国人在长城上留下涂鸦、随地尿尿,以及无视警示牌,在长城露营。

  在景区做出损毁古文物的不雅行为。

  以及在国外常见的外国游客不文明现象。如,在巴黎卢浮宫外,洗脚的不只是中国人。

  Gustavo Brown的回答得到544个网友的“顶”。美国网友Michael Yasuko跟评指出:“西方媒体不能为了服务政治目标妖魔化中国。”

  法治和共治结合 根除旅游不文明顽疾

  除了中国游客的素质问题,中国政府针对游客行为开出的管理方案也引起了外国网友的注意。

  法国网友Olivier Verot提到,中国国家旅游局针对游客在旅行中的不文明现象设置了旅行黑名单,以起到警示、教育游客的作用。

  事实上,针对旅行中的不文明行为,早在2006年,中央文明办就联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希望借此能够能对国人的旅游行为进行指导规范。

  2015年4月30日,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并根据实施情况,于2016年5月26日发布了修订后《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相比《指南》,《暂行办法》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旅行不文明行为记录”即为网友Olivier Verot提到的“旅行黑名单”。

  截至今年6月9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已有28条,共29人,包括28名游客和1名导游。其中,不文明行为记录年限最长的达到10年。

  “旅行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是民众呼吁文明出游最突出的体现。但整治旅游不文明现象,仅有“旅行黑名单”远远不够。

  东方网评论员陆敬平认为,《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尚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有必要明确惩罚措施,让违规者心存敬畏,不敢违规、不愿违规方能解决根本问题。其次,还要建立共治机制,一旦有游客被列入黑名单,就要按当初设想及时通报各相关单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可以限制游客在被拉黑期间购买机票、火车票和出境,使其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方能以儆效尤。

  而澎湃新闻曾发表评论认为“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威慑作用不一定会立刻体现。往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应当避免另一种倾向,即为了能够尽早根除旅游不文明行为的顽疾,不惜一味加大药量,甚至采取人肉当事人、过度曝光个人信息等逾越法律的过火行为。”

  中青舆情分析师认为,尊重旅行目的地的文化、法律、风俗习惯,注意言行举止文明,才是文明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去除不文明旅游的顽疾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维护中国游客的集体声誉需要每个公民的自律。正如某问答平台上,一位网友说的,既不能妄自菲薄,也要管好自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婉娇 实习生 樊朔)

 

【责任编辑:朱立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