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网评
2016
07/20
12:11

【大家谈】习近平三赴固原,把扶贫责任薪火相传

作者:刘立峰 来源:中青在线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他先是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然后又来到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到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视察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

    这次考察是继1997年、2008年之后,习近平第三次来到固原。固原是革命的圣地,万里长征胜利的终点,传承着优秀的革命传统。此外,福建闽宁对口帮扶宁夏固原的成功经验,也给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以“精准扶贫”的理念、决策启迪。

    每到一地考察,先赴革命圣地是习近平不变的情怀。上两次来固原习近平先后瞻仰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旧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这次,习近平又专程来到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强调要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纪念建党95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如果说当年红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在宁夏胜利会师,是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那么,我们今天新长征路的目标,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并让包括固原在内的革命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每到一地考察,总是不忘走访最贫苦的农民。走进厨房揭开锅盖,体会他们的苦楚,思考国家的责任,是习近平不变的习惯。此次考察,习近平依然牵挂着8年前曾到过的金学文一家,在回族群众马科家,他察看屋内陈设,掀开褥子看炕是否结实,问屋顶会不会漏雨,电视能看多少台,又来到厨房看锅里做着什么好吃的。在梁家河与群众共处七年养成的这些好习惯,不但滋养了一个大国领袖淳朴、亲民、稳健、自信的风范,更给了我们整个国家求真务实,铸梦圆梦的坐标。

    每到一地考察,习近平都能发现新的问题和好的“亮点”,并将之汇入自己的治国理政经验。1996年,“八七”扶贫攻坚期中央指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主战场正是西海固,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两次赴宁夏考察,并对接两地实际做出了扶贫先扶智,“输血”与“造血”同步,结对帮扶、互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合作共赢等对口帮扶决策,成功使福建的人才、资金、科技、经验、市场要素植入宁夏“肌体”,最终形成了生态移民、搬迁改造、民生设施建设、技术支持、土地流转、劳务输入、产业园区建设等众多扶贫经验的“闽宁模式”。

    闽宁对口帮扶20年,固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7项指标增幅居宁夏5个地级市之首。显然,“闽宁模式”经验、智慧,正是今天全面小康目标下“精准扶贫”系列决策的核心基础。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到村民家中墙上的贫困户精准脱贫信息卡,他帮群众算脱贫帐,提出精准脱贫关键要抓落实;考察万亩冷凉蔬菜基地,提出要防范市场风险,政府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更是在强调要把“精准扶贫”责任落在肩头,收获在贫困群众的口袋里,而不是仅停留于政策、文件或政绩上。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20年间,习近平三赴固原,不但把中国革命的为民初心再次点亮,以“四个全面”把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新长征目标校准,同时,也把全面小康的“精准扶贫”责任薪火传承。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当以“闽宁模式”为参考,对接地区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发扬务实与奉献精神,让人生价值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史册中闪光。

【责任编辑:任灿辉】

【中国吸引力】中部腹地的“高原雄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2-05 11:23:40

听张彬彬唱《回江南》,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07 16:33:50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一起走进星城长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11 17:04:26

高伟光:在鸡西,行走不一样的“江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8 14:04:17

苏州的文艺范儿都“藏”在诗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4 10:06:30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