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
2020
08/28
16:56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抗美援朝老英雄胡锦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来源:中国日报网

    “我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把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士兵培养成为一个能文能武、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85岁高龄的退休老人,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等史上著名战役的老英雄胡锦廷的开场白。他1935年出生于广西贵港市,1950年入伍,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西交通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随着胡老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的娓娓道来,其本人历经战火淬炼成长的画卷徐徐展开。

    意外北上抗美援朝

    1950年初,时处广西解放初期。在家里十兄弟姐妹当中排行老三的胡锦廷接到了辍学通知,此时他刚年满16岁。因父亲意外摔伤了腿,一贫如洗的家庭再也无法供孩子们继续求学。经过再三考量,胡锦廷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劝说他当兵入伍,或许在部队当中可以学到知识,谋得一片新天地。随即,凭借173CM的个子,他顺利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贵县大队,成为了一名小警卫员。虽远离了学堂,但从小聪明好学的胡锦廷从未放弃任何读书学习的机会。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千万中华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把保家卫国的重担扛在肩上。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广西大部队途径贵港时,蹲在团长办公楼下街边津津有味地阅读小人书的胡锦廷引起了志愿军大队长的注意。

    “当时我还小,手里还拿着个弹弓,大队长过来问我是干什么的?”胡锦廷饶有兴致地回忆道,“我就挺直腰杆回答说,‘我是当兵的啊!’”随后,志愿军大队长就下令将这个“有文化”的小士兵带走,随军一路北上。

    “我们坐火车到了辽宁省安东市,当时仅仅集训了两周练习打枪,就直接被拉着上战场了。”胡老说道。

    1950年10月19日,胡锦廷所在的志愿军后勤部16团接到了彭德怀总司令的军令,跨过鸭绿江,昼夜兼程步行赶到了平壤市郊外,与其他连队一起埋伏在深山老林里。当时的16团后勤部主要负责执行两个任务:一是接管火车从国内运往前线的武器、弹药和食品;二是不分昼夜为前线战场输送枪支弹药。

    谈及初入战场的情景,胡老平静地回忆:“那时,基本上每分钟天上都有飞机飞过,子弹像下雨一样散落得到处都是,大炮在四周轰隆隆地响,时不时会有战士应声倒下,刚开始也会害怕,但几天下来就习惯了,只剩扛枪打仗的满腔热血。”

    凭借初中文化的优势,又具备少年男儿的骁勇,很快胡锦廷被团长选中,任命为16团二营五连的班长。作战时他负责指挥部队完成输运任务,休整时负责带队操练。几个月后,他又被调任本团三营部任通讯班班长,负责精准传达上级军令,确保战时通信畅通。战争后期,他开始担任本团七连的文化教员,利用作战间隙,教导其他战士认字、算数,帮助大家阅读和起草家书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胡老曾无数次参与了其中的各类大小战役,与战友一道穿梭在敌人的枪林弹雨和炮弹轰炸之间,出色地完成了为前线战场输送武器弹药的任务,其中包括著名的“白马山战役”。据胡老讲述,当时,战士们根本没有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由于美军的飞机轰炸几乎未来间断,所有战士不得不长期躲在各种战壕或防空洞中,忍受阴冷潮湿的环境,时刻保持精神高度紧张,随时准备迎击敌人,常常炮火稍停片刻,战士们就坐着睡着了。饿了只能就着热水冲一杯“面糊糊”或赶紧啃一口压缩饼干,勉强维持温饱。

    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士们的斗志从未减弱。在这场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较量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处于巨大劣势的情况下浴血奋战,最终举得了辉煌胜利。历经战火的洗礼,此时的胡锦廷也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锻炼成长为了一名英勇干练的青年军官。

    重返战场保家卫国

    1953年7月,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胡锦廷跟随所在部队随即投入到了战后军事训练、军营建设和生产自给等任务当中。作为部队中难得一见的“文化人”,担任文化教员的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连队的“扫盲”任务,成功教会连队战士简单的读书认字、撰写家书等基本技能。

    1955年5月,胡锦廷突然接到上级调令,与原所在独立团7名战士一起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陆军王牌第一军)。报到仅3天,又接到上级指示选送到哈尔滨市中国人民志愿军干校学习。“刚到54军,我的其他几个战友立刻被分配到各个连队任职,只剩下我无人问津,当时我就有点紧张了,以为自己没人要,没想到是选送我去高校继续读书。”谈到获得唯一的“入学”机会,胡老的脸上荡漾开了欣喜的笑容。仅用半年时间,胡锦廷高质量完成了学业,再次被部队选送到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校政治专业继续深造。195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54军130师540团担任理论教员,随军驻扎在四川省雅安市。求学期间,由于成绩突出,工作积极,政治立场坚定,年仅21岁的胡锦廷被授予少尉军衔,成了当时所在部队最年轻的少尉军官。

    1959年3月,西藏反动集团的叛国活动愈演愈烈,刚到驻扎地安置妥善的胡锦廷再次接到了重返战场的军令,他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0师540团即刻出发,行程千里,参与平定西藏叛乱。这是一场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都非常特殊的战争,绝大多数解放军战士是第一次来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战场昌都地区平均海报约3500公尺以上,交通不便,天气寒冷。“最难克服的是当地恶劣的天气和高山反应,很多同志都吃不消,出现了头昏胸闷、呼吸不畅、耳鸣嘴裂、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等症状,”胡老缓缓述说,“过了三五个月,基本上就慢慢适应了,我们是最能打仗的54军,将士们都斗争坚强,同志们歼敌卫国的士气都很旺盛。”

    西藏平叛胜利后,1962年,胡锦廷再次随军从成都出发,一路途径兰州、拉萨到达旺,投入到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据胡老回忆,此次战役的作战环境与面临的困境与西藏平叛比较类似,战场处于崇山峻岭当中。“印度兵不经打的,基本上是我方一开炮,对方就基本缴械投降了。”胡老的视线彷佛回到了战场,悠悠地回忆道。他还讲述了战场上的一件趣事:有天晚上,他和几个战友与大部队走散了,夜里漆黑一片,他伸手一摸,竟然摸到了印度兵的炮口,吓得转头就往坡壁上爬,几经辗转与大部队会合后天已经亮了,回头发现,原来头一天晚上摸到的是撤退后的印度兵丢弃的大炮,此事一度成为将士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转业不改军人本色

    战争年代结束后,新中国掀起了一阵“全国人民向解放军学习”的热潮,四川省某设计院组织干部职工到胡老所在部队驻地参观、学习。已成为上尉军官的青年教员胡锦廷作为接待来访团队的领队,被该设计院领导相中,经过组织介绍,临近三十而立的胡老与当时被“高智商”和“好出身”耽误了的赵阿姨喜结良缘,顺利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当时谈朋友要讲出身,我工作单位的同事大多出身不好,不符合组织标准也没法谈朋友,他是贫农出身,而我也是党员。”赵阿姨笑着介绍道。

    由于战时腿部受伤,胡锦廷于1976年退伍转业,先后任广西交通学校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广西交通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退休后,又被返聘到一个国家重点工程指挥部任党委书记5年。离开部队后,面对崭新的工作,胡锦廷积极发扬了军人肯吃苦、不放弃的革命精神,一切从零开始,坚持敢为人先、积极创新的信念,在新时期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交出了完美的答卷:曾获得广西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5次被评为厅、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在省部级报刊发表论文、长篇通讯和散文等文学作品17篇;撰写的电视专题脚本《踏遍青山绘通途》被广西电视台录制播放;编写的《党政干部基础知识》(上下册)、《演讲基础知识讲座》三本书被纳入中专学校政工专业教材……

    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胡锦廷依旧身体硬朗,“从不发愁、积极乐观、坚持锻炼”是他保持健康、快乐生活的秘诀。远离了战场的硝烟,身处幸福的和平年代,胡锦廷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退休后的他,心态积极,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十分关注时事政治,深深为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感到骄傲和自豪。“能拥有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我是非常幸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胡老感慨道。

    (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赖柳华】

最早的“中国”在这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5:01

“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发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3:34

神仙可能不坐电梯,但国漫的故事要好好继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1:33

科尔沁版画:刻在木板上的传承

新华网2020-08-14 20:27:27

老字号走心的跨界

中国青年报2020-08-10 12:51:18

一个王朝的序幕

中国青年报2020-08-11 08:49:53

谁都可以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中国青年报2020-08-07 11:53:31

身处不确定状态 你如何管理时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07 11: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