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张永平:像打造“中国芯”一样打造“中国葵”

发布时间:2019-07-31 18:03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云平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30日电(记者李云平)眼下正是“中国葵花之乡”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葵花盛开时节,对花粉、紫外线严重过敏的三瑞农科公司董事长、中国葵花产业联盟执行会长张永平却依然顶着太阳深入田间地头向葵农了解农情、指导种植、推广品种。他常说,要像打造“中国芯片”那样精心打造中国食葵。

    张永平(左二)在现代化向日葵科研中心进行葵花种子基因图谱分析(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投身农业 奉献种业

    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是我国食葵种植规模最大县和产业基地。这里每年食葵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约占全国食葵种植总面积的1/7。20多年前,当地使用的种子基本上都是自留的常规品种,每亩地毛收入多年都在600元左右、纯收入最多200元。

    张永平是土生土长五原人,1992年“下海”经商,逐步发展壮大。2000年,他注意到乡亲们面临种葵花难增收的问题后,决定把事业发展方向调整到葵花种业上,决心让广大葵农增产又增收。他调研发现,进口食葵杂交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经济性明显好于国内常规品种。他经过调研论证,将全部原始积累投入到杂交品种引进和推广中,成为国内最早引进国外食葵种子的代理商,开始葵花产业的创业生涯。

    张永平(左一)在内蒙古五原县天吉泰镇兴丰村与葵农交流(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在接下来的3年里,张永平走村入户,逐村逐队搞技术培训,挨家挨户推广杂交品种,先说服思想开放的农民带头种。他说:“我每次都是带上一壶茶、两箱馒头片、上百斤种子,住到生产队长家中,等晚上农民忙完农活后向他们推广杂交品种。经常是睡半夜起五更,既磨鞋底子也磨嘴皮子,基本上每天只吃一顿饭,能吃上泡面就觉得很幸福。”

    为消除农民的种植顾虑,张永平请乡村里有威望的队长做担保,提前将种子赊给农民,秋收后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回收。他说:“经过近10年的种植推广,进口食葵杂交品种被广大葵农接受认可,使用率达95%以上,农民种植葵花的收入由过去的600元/亩提高到1600元/亩,标志着我国葵花产业第一次革命——品种杂交化取得成功。”

    专注科研 产业报国

    据张永平介绍,进口食葵杂交品种虽然在产量和抗病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食用性不佳,增产增收空间小。面对葵花产业再一次遇到的发展短板,他于2009年组建大型研发团队,引进国内外顶尖专家,研发自主品种,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发展难题。

    他说,他们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研发,已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推广价值的突破性品种SH363、SH361。与“洋”种子相比,SH363、SH361的抗病性、商品性更好,每斤可多卖一元钱,平均每亩可增收500元至800元。

    据了解,2012年以前,进口杂交品种一步步主导我国食葵种子市场,而国产品种一度几乎退市。这一情况随着张永平等产业带头人着力研发优良国产品种而发生了逆转。张永平说,近几年,我国食葵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葵品种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国产食葵品种打败“洋”种子,标志着我国葵花产业第二次革命——品种品质化取得成功。

    张永平(右)在向日葵种质资源库查看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野生葵花种子(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食葵种子实现自主研发,并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离不开育种人的默默付出和科技攻关。作为国产知名品种SH363的第一选育人,张永平表示,成功的重要环节包括加强研发、重视选育、推广品牌。他们围绕市场搞研发、利用科技搞生产。他们的合作种植基地面积超过6万亩,公司技术人员负责提供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提高了推广效率。

    目前,张永平所领导的公司建有全国首家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建成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向日葵科研中心和向日葵种质资源库,攻关抗病害科技能力居世界领先水平。

    服务农民 成就自我

    近年来,随着葵花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各地大面积发生列当等病虫草害,导致大幅减产减收甚至绝收,严重威胁产业的健康发展。面对严峻形势,张永平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率先完成全国向日葵列当调查,并于今年成功研发出耐列当的新品种三瑞三号,搬掉了影响葵花产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解决了制约葵花产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

    张永平(右三)在试验基地查看新品种葵花生长情况(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就在团队为此欢呼雀跃的时候,张永平很淡定。他深知,现在食葵产业科技攻关难题是防治菌核病和俗称“水锈”的向日葵籽粒锈斑。菌核病是葵花的“癌症”,“水锈”严重影响食葵籽粒商品性。他计划利用几年的时间在抗菌核病、“水锈”等新品种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引领我国葵花产业第三次革命——品种健康化成功实现。

    张永平说:“现在全国葵花‘水锈’影响面积达350万亩,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亩就能增收300元,全国葵农可增收10亿元以上。”

    已有35年党龄的张永平坦言,时至今日,他服务农民群众的宗旨和初心、对发展民族种业这份职责的坚持和努力从未发生改变。他说:“我再有5年就退休了。我要利用好每一天时间,全身心投入品种研发工作中。”

【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穿越百年,找寻你的五四映像
    一百年前,一代青年勇担使命写就民族振兴的青春史诗。如果有机会回到那时,你会是什么样子?快跟随我们找寻你的五四映像。
  • “青年大学习”第四季第六期来啦!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本期主题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快来看看吧!
  • 仗IT之剑走天涯
    他们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侠客,用技术的力量帮助公益组织解决难题,仗IT之剑走天涯。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