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青小豹评两会  ->> 正文

面对不靠谱的大学排行榜,没必要一惊一乍

http://www.cyol.com  2019-03-11 18:56

来源:中青在线 李一陵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谈到了大学排行榜问题。他指出,在目前不少榜单的评价体系中,一些容易测量的指标更容易受到关注,比如论文,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大学“唯论文论英雄”。与此同时,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比如大学在人才质量培养、技术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因素就容易被忽略。赵继建议,应建立对高校多元化评价的标准。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结构要由“金字塔”转向“五指山”,要分类发展,分类导向,让高校得到合理的承认,从而真正推动高校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高校在各类排行榜上高歌猛进,总体排名不断上升,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上升的趋势和成就。但是,由于各类排行榜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而且单一的数据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反映高校的整体发展情况,存在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类型高校的问题。

    一些高校盲目追求排行榜的名次,盯着“排行榜”办学。很多学校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师绩效评价、职称评定过多地侧重于科研成果,而忽视他们在教学环节的贡献。

    国内外的大学排行榜发布机构,都设置有相应的排名指标体系,但普遍以量化数据为主要依据,科研成果权重较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就将大学排名的风险概括为:不严肃、不科学、不可信,并忧心忡忡地指出,“大学排名评价大有成为办学方向‘指挥棒’的风险,影响着中国大学的发展”。

    不久前,上海软科正式发布“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东华理工大学位列第485名,而在另一份榜单中,该校位居第310名,两个排名榜的差距高达175名。为此,东华理工大学还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上海软科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中关于该校的数据采用严重失实,损害了该校的办学声誉。上海软科则回应称,高校未按照要求公布数据并且不回应数据采集请求,所以采用了所有参加排名高校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最小值代替缺省数据。高校和排行榜发布机构之间的互怼闹剧,也足以说明排行榜“不严肃、不科学、不可信”的问题。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社会公众怎么评价高校,高校就会朝哪个方向去办学,并以此评价教学、科研人员。去年以来,教育部要求强化本科教育,要求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打造金课,淘汰水课。而教学恰恰是大学排行榜所不重视的方面,也是很难用量化数据进行评价的内容。

    如果一味盯着大学排行榜,或者过度强调用大学排行榜单的结果来评价高校办学成绩,便很容易导致唯论文、唯科研的倾向。那些潜心教学的教师可能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吃亏,更多教师自然会把更多精力用于科研。强化本科教育,关键在教师,如果无法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谈何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又谈何“以本为本”?

    高校之所以容易被排行榜牵着鼻子走,既因为瞄准某些数据指标进行“攻坚”,能够立竿见影,迅速取得可以量化的成绩,也因为排行榜是学生及家长评价高校的主要依据。很多学生和家长往往通过最浅显的大学排名榜来评判和选择高校。对此,既要求改进评价方式,按照学校不同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分类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也要求高校保持办学定力,更要求公众理性看待各类大学排行榜,而不是对高校排名的起伏一惊一乍。

    撰文/李一陵

【责任编辑:于璧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