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大型调查报告
聚焦千万当代北京青少年

  • 北京最大青年群体:现实压力山大

    “生存时间”侵占“生活时间”。非公企业受访青年平均每天工作8.8小时,每天用于通勤的时间2.09小时,两者相加约11小时,每天24小时,扣除吃饭睡觉等琐事的时间,还有空余时间3小时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6-30

  • 00后:集体意识强 志向多元化

    根据北京市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初,北京全市共有1093所小学,小学生78.93万人,其中男生42.52万人,女生36.41万人。科学兴趣随年级升高下降,小学生很爱国,价值观积极向上,自我意识强但服从集体利益。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15

最新报道
  • 外国在京青年:喜欢“骨子里”的中国首都

      于中美是在京外籍青年中普通的一员。权威数据显示,北京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中心和窗口,拥有大量的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外国新闻机构、外国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它还拥有51个国际友好城市,目前共有约9万名外籍青年在北京。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14

  • 网络从业青年:梦想在风口 现实在地上

      经过近20多年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更迭,崛起的一批又一批行业巨头,细致入微地改善了人们生活,更激发了年轻人的创新观念。然而,光鲜背后,在快速迭代的压力和充分竞争的环境里,许多年轻从业者看似思于千里之外,实则疲于灶台之间。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13

  • 北京青年大型调查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调研报告中,“抽烟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发展轨迹的起点。这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正是这些小毛病,却让很多青少年滑向犯罪的边缘。 【阅读全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05-12

  • 高校“青椒”坐冷板凳担大事业

      王敏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极为普通但又颇具代表性的一员。在网络上,他们被称作“青椒”——二十几年寒窗苦读修成“正果”,在大学校园争得一席教职。可未曾料想,职称晋升、教学科研、结婚生子、赚钱养家等人生大课题让他们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阅读全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05-11

  • 130万青年志愿者的“北京范儿”

      王英姿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这类人:遇见陌生人问路,即使她不知道也会掏出手机打开导航。她刚来北京读大学时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最难忘的是本科毕业后去四川支教一年的经历。平日里会留意志愿者的招募信息,时间合适就和小伙伴走起。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8

  • 新闻出版行业青年:常加班 挣钱不多 整体“满意”

      媒体变局时代,新闻人都在想些什么,又面临什么样的困惑?2014年前后,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课题组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及多家新闻机构,在北京70家报刊、广播电视、出版社等新闻出版机构开展了调研。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7

  • 非公企业青年:是临时停靠还是幸福终点

      不少北京的非公企业青年都面临类似的选择。北京,留,大城市机会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但生活压力大。不留,回老家生活质量高,但仿佛生活开启了“单曲循环模式”,太单调。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

  • 310万流动务工青年:打拼生活 不甘现状

      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将这一人群概括为“流动青年群体”,其下又细分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占比22%的“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以及大专以下学历的、占比78%的“青年流动务工人员”。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

  • 北漂文艺青年:此地,有文化可立足

      截至2013年年底,年龄在16~35岁、未拥有北京户籍且以艺术相关工作为收入来源的“北漂”艺术青年,有95236人。调查报告还原出的是一个男性居多、学历较高的群体:艺术青年62.6%都是男性,44.0%都有本科以上的教育学历。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

  • 国企青年:稳定是红利 发展费思量

      团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住房是从业青年最主要的需求之一,也是最大的压力之一。在有住房支出的市属国企青年中,每月用在住房上的费用(房租房贷)平均为1940元。在当前最主要的困难中,住房困难以22%的比例排名第二。租房成为住房最主要的住房形态,住在单位宿舍中的青年比例不高。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

  • 80万北京大学生:追求个性也在意集体

      一项调查结果这样勾勒北京大学生的“标准”面貌:他每天的上网时间有7成的可能超过两个小时,上网、睡觉和社交是他最主要的课外活动;他最大的压力是学习和就业,他有近四分之一的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他的月消费水平较大可能在800~1600元之间,其中,社交、娱乐、购物等占有较大比例。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

  • 中小学青年教师:“园丁情结”对冲“职业压力”

      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受访教师表示压力大,其中43.8%表示“压力较大”,13.1%表示“压力非常大”。具体来说,调查显示,46.5%的受访教师表示,工作是其主要压力来源。虽然工作是让青年教师产生压力的最大原因,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这份工作的喜爱,调查显示62.0%的受访教师表示喜爱这项工作。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

  • 残疾青年:微笑面对现实 憧憬未来梦想

      “我保证你把这样的情况说给北京近10万的残疾青年听,他们一点也不会意外,因为这些困难和无奈早已司空见惯,但可贵的是面对有些骨感的现实,应该是还没等你说完,他们就已经会心地点头、微笑了。”从大学起就从事助残志愿服务的小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些还仅仅只是残疾青年群体的一小部分需求。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

  • 超八成中学生认同“民主太重要”

      对这个将近50万的中学生群体来说,伴随着课业压力、青春期叛逆、技术的快速变革,“梦想”、“现实”、“青春”、“纠结”等看似遥远的词汇早已成为他们的“痛点”,尤其在北京这一国际化大都市里,他们还时刻目睹着东方与西方、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的碰撞和交融,一些独立思考和个人选择的做出,已是不可避免。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

  • 57万创业青年凸显首都精气神儿

      一个典型北京创业青年的面貌:他应该32岁左右,毕业4到7年后开始的第一次创业;他有超过六成的可能从事的是批发零售等服务行业,超过两成的可能从事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他的收入并不高,没房没车是大概率事件,他认同“奋斗成就人生”,还在为个人生活和企业发展而努力。 【阅读全文】来源:

    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