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
2020
12/24
11:01

传承非遗文化 赋能特色育人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案例

作者: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中青在线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的职教特色,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产教融合平台为依托,以非遗传承大师为引领,以“双师型”师资团队为智库,以网络“云课堂”“云展厅”为渠道,创新“四大课堂”非遗文化育人机制,推动实现中国非遗紫砂陶的活态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校将陶技艺、陶文化、陶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符合行业标准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育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中华文明的弘扬者。

    一、实施基础

    1、区位优势。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前身系创建于1958年的陶都工业大学,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立宜兴陶瓷科职业学校。学校建校初衷就是为了对接地方陶瓷产业,为地方陶瓷产业服务。宜兴以“紫砂”为代表的产业和文化资源,对学校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2、平台优势。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人文历史资源,学校创建了高水平、高规格的非遗传承平台,学校现为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紫砂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

    3、师资优势。学校建有以一支以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等77位教师为主体的非遗“领军人才”团队,致力于从事学术研究、教育教学、艺术创作、产品研发等,为学校开展非遗教育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实施举措

    学校结合课内课外、融通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地打造“四大课堂”非遗文化育人机制。

    第一课堂:立足“主渠道”

    2011年起,学校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实施“双元双创双融”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非遗人才培养,创新一系列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做法。一是“一师一室一门类”,学校建立了6个与非遗相关的大师工作室和1个“江苏工匠”名师工作室,涵盖紫砂、青瓷、精陶、彩陶、均陶等多个门类,大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艺、研讨和交流;二是“一师一徒一技艺”,校内外大师和学生以技艺传承作为纽带,以“一对一”“一对多”为主要形式结成师徒关系,增强道德教育责任,实现师徒关系的现代转变;三是“一专一兼一课程”,专任教师和校外大师合作上好一门课,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双向并行、互为支撑。

    第一课堂——非遗大师授艺

    学校还将非遗文化延伸到课程思政中,让非遗活水浇灌“责任田”。最鲜明的例子是学校创新性地打造了“三堂融陶”育人模式,将“陶大师”“陶故事”“陶实践”融入思政课程,将陶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学生素质提升、行为习惯养成紧密融合。

    第二课堂:夯实“辅阵地”

    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上坚持“软硬结合”,让学生充分浸润在陶文化中,形成对陶技艺的耳濡目染,对陶文化的深切认同,对陶精神的自觉追寻。

    硬环境——育人的隐形课堂。学校依山而建,红瓦白墙,错落有致,是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现代江南校园。同时,学校在建筑和装饰中有机融入琉璃瓦、仿古龙窑、东坡提梁壶、紫砂壁画、陶罐陶瓶、紫砂门牌等陶元素,打造富有陶特色的“硬环境”。

    第二课堂——龙窑仿古建筑

    软环境——育人的文化力量。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和社团活动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助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学校组建了传统紫砂技艺研习社、乐陶社、“妙指生花”非遗项目研习社等8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和艺术传承团队,组织开展推广非遗文化的相关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龙窑、陶艺作品展览,邀请工艺美术大师巡回授课,举办陶文化讲座,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主题艺术作品展览活动等;每年举办“大学生创梦广场”,鼓励学生活学活用专业课中学到的技能,创新思维,大胆突破,开发新颖别致的非遗文创产品,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

    第三课堂:延伸“试验场”

    学校依托宜兴陶都丰富的紫砂资源和陶瓷产业,有意识地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具有非遗特色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将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培养职业道德相结合,与培育工匠精神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国梦”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第三课堂——东氿小学陶艺课

    学校组织开展“‘陶冶生活,艺在指尖’手拉坯”活动、抗疫雕塑制作比赛、“釉”见非遗釉下彩绘画比赛等活动项目,通过艺术创作和赛事激发文化创新的创造活力;组织学生开展“天宝物华五色土、搏土成金人称慕——宜兴手工紫砂泥炼制工艺的调查与研究”“工艺寻找工艺——探寻陶瓷‘五朵金花’”“文脉宜兴——寻觅宜兴陶文化起源”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紫砂发展的历史脉络,增强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中小学和社区,传授非遗紫砂技艺,传播非遗紫砂文化,向更多的人传递非遗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觉,筑牢文化自信。

    第四课堂:开创“云空间”

    学校将非遗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创非遗云端课堂,开展网络文化育人。

    学校积极整合并上线非遗优质学术和教育资源。其一,以“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项目为引领,与工艺美术大师积极合作,对传统陶瓷工艺的历史、现状、传承人谱系、名品由来等进行整理与研究,建设《传统紫砂工艺》资源库子库,为非遗传承及研究奠定基础。其二,学校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库,打造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学校已建有包括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内的四门与非遗文化相关的网络课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其三,学校创新“移动学习+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拓展非遗文化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能力。

    第四课堂——网上展厅

    自2016年起,学校还创建“网上展厅”,通过应用VR、三维立体、语音同步讲解等新技术,拓展师生优秀非遗文化作品的传播空间,提升传播效果。迄今,“网上展厅”已连续展出五届师生的2万余件作品,受到中国江苏网、交汇点、江南晚报、无锡新传媒等媒体平台的多次报道。

    三、实施成效

    (一)提升专业技能

    学校有效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的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引导学生用艺术创作传承爱国情,砥砺爱国志,实践爱国行。近年来,学校鼓励学生以赛促学,积极参与各项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在专业课堂、实训室、大师工作室中苦练技艺,在各级各类大赛中磨练水平,学生作品屡获佳绩,已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9项,市级奖项204项。

    同时学校以非遗教育为核心,围绕产业技术标准制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非遗传承人”培养理念与实践改革、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方向深入研究,已立项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26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十余项。

提升专业技能——2020年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

    (二)培养工匠精神

    为了使陶文化的内涵具体可感,2007年,学校从陶文化的历史、陶瓷的制作和烧制以及陶瓷的特性等方面深入挖掘,凝练出“纳陈吐新、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陶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提倡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已经成为学校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引领。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以强化理想信念与价值养成提升德育,以培养文化底蕴与高尚情操推进美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以德艺双馨的非遗大师为标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锤炼自身,学以致用。

    学校培育的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将传承非遗技艺与弘扬非遗文化融为一体,让职业技能训练与道德精神涵养互为支撑,他们在技能训练中精益求精,在工作岗位上敬业尽责,在产品开发中大胆创新,在社会服务中甘于奉献,于“技艺传承”“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等多方面颇有建树。此外,学校培养出的吴元新、邱玉林、徐安碧、方卫明、吴鸣等一大批省级以上艺术大师用他们的专业造诣和人文精神反哺学校,持续丰富着学校的人才资源和精神宝库。

    (三)助推产业发展

    学校立校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地方陶瓷产业,除了为地方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之外,学校还主持制定了《陶瓷原料准备工》《陶瓷烧成工》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主编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陶瓷产品设计师》,并积极主办、承办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和作品展等,为行业交流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学校依托人才和资源优势,对社会上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专业教育与培训,除社会招生外,近三年已培训1638人次,培训规模逐年扩大,成效显著。

    2020年8月,学校和宜兴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振兴乡村经济紫砂导师团”公益项目,以高校的学术和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理论教学、学术讲座、研讨交流、现场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乡村非遗传承人提升传承和创造能力。该项目有计划地对丁蜀镇周边20多个行政村、数万名紫砂村民分批次进行系统培训,致力于全面提升乡村紫砂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宜兴紫砂产业质量发展。

助推产业发展——导师团技能实践

    (四)传播非遗文化

    学校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号召,积极开展国内外陶艺交流活动,以德行艺,以艺会友,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学校与境外20余所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与世界500强高校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稳步扩大中外学生双向交流规模;派出非遗文化交流团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合作科研、项目洽谈等;依托教育部认定的“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紫砂陶)”这一平台,接待国(境)外师生200余人次开展短期陶艺课程培训项目;派出近100名学生分别赴新加坡、韩国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学习或社会实践,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实施培养国际化人才战略提供了基础条件。

传播非遗文化--第二届江苏留学生“丝路青年行”活动

    此外,学校通过举办具有国际性的大型交流活动,有效提升了国家非遗项目“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国际影响力。

    结语

    近年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将传统非遗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工匠技艺等融入专业课程,创新“四大课堂”非遗文化育人机制,培养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专业化人才;主动发挥高校的非遗教育职能,做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助推者、民间艺术与文化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弘扬者, 努力推动中国非遗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责任编辑:唐红】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

【中国吸引力】十八洞村看脱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0-11-02 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