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
2020
12/24
10:53

树高铁特色文化品牌,构立体文化育人体系

作者: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中青在线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案例概要

    文化是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能否有效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化支撑。聚焦这一主题,学院以铁路文化为主线,以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为两翼,树立高铁特色文化品牌,构建全方位立体文化育人体系。首先,学院依托课堂,构建了文化育人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文化育人,着力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积极发挥课堂文化育人主阵地的积极作用,将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相结合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其次,学院致力加强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铁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高铁国风”校园文化品牌;再者,学院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双管齐下,传播、普及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高铁文化,构建文化育人宣传体系;最后,学院以“四个校园”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将文化建设、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有机结合,构建文化育人环境体系。

    2.主要做法

    湖南高铁职院立足新起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到办学治校、文化育人全过程,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高铁国风”校园文化品牌为切入口,构筑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文化育人宣传体系、文化育人环境体系。

    一、依托课堂,构建文化育人制度体系

    制度先行,保障文化育人。湖南高铁职院党委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为落实文化育人相关工作,成立了“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文化育人的项目责任制,修订和制定了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制度文件,统筹协调文化育人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学院还制订了文化育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全校教师文化育人工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单独设立模块,作为学院年终切块分配的依据。2019年,学院把“文化育人”工作纳入了年中心工作,纳入了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化育人制度体系的初步形成,学院由上至下认识到了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实施文化育人工作有了方向,考核文化育人工作有了标准,激励文化育人工作有了目标。

    落实文化育人制度体系,学院重点从推进“三进”着手。课堂教学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阵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不能忽视课堂这一主阵地,要积极发挥课堂文化育人效应。湖南高铁职院着力推进文化育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教师编写文化育人教材,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文化育人的引领作用,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社区、乡村和企业基地,结合实际开展教学,让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铁文化多渠道、多方式传导到学生思想中去,做到入脑入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思想政治教师为”学院还积极发挥其他专业课程的文化育人作用,在理论操作与实践教学间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将文化育人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二、特色鲜明,打造“高铁国风”校园文化品牌

    作为特色十分鲜明的铁路职院,湖南高铁职院致力于将高铁特色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国学文化有机融合,打造“高铁国风”校园文化品牌,在校园活动中有效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培养新时代文化底蕴深厚的铁路人。

    依托高铁专业特色、社团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特色鲜明校园文化。湖南高铁职院将育人主线贯穿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始终,形成了学术文化、文体文化、实践文化、社团文化、公益文化、寝室文化等在内的文化体系。学院拥有国风艺术社团15个,包括南风汉服社、武术协会、书法协会、围棋协会、旗袍社等,其他类型社团45个,社团类型多样,活动形式丰富。近年来,学院举办了“高铁之星、国学风采”国学风采大赛、国学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科技技能文化节、“雁峰之春”等校园文化活动,还在传统佳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大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等,在重大纪念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筑牢文化阵地,全方位打造了“高铁国风”系列校园文化品牌。

    以打造“高铁国风”校园文化品牌为契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育人全过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学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探索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了“诚信感恩”、“春华秋实”学风建设、“社会主义有点潮”等主题教育;依托“萱洲古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平台,定期开展环保、宣传和义演活动,加强对湖南古镇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培养、选树了一批学习励志、实践奉献、诚信友善、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组建大学生宣讲团,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三、拓展载体,形成文化育人宣传常态化机制

    湖南高铁职院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权威媒体与新兴媒体双管齐下,传播普及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高铁文化,构建文化育人宣传体系,形成文化育人宣传常态化机制。

    借力权威媒体,传播普及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高铁文化。《萱河百曲 古韵新姿 萱州文化 我来保护——铁道工程学院开展萱州文化志愿服务》发表在湖南教育新闻网,《承传统文化烽火 塑“高铁国风”品牌》发表在衡阳文明网。2018年,在中央媒体推出了《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建功立业——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国家高铁记事》;2019年,在新浪网、湖南日报推出《奋斗着异常美丽——记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魏秀瑛》等报道,重点介绍了学院以转变职业教育观念为先导;2019年撰写的“从向阳桥到港珠澳大桥的农家子弟现实人生三连跳”获得湖南省教育新闻一等奖;2020年,在新湖南推出《立德树人,落红护花——湖南高铁职院思政理论课教师刘立红的进阶之旅》,重点介绍了学院获全国优秀教师的刘立红,以优秀典型引领文化育人。学院借力权威媒体,大力宣传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高铁文化,全力打造高职教育品牌。

    创新宣传途径,拓展文化育人传播新载体。湖南高铁职院创新运用网络宣传方式,与时俱进,聚焦文化育人、高铁安全和高铁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利用微博、微信、QQ 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好“高铁国风”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湖南高铁职院文明创建栏目,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铁文化知识等。学院还制作了主题教育大型宣传片《礼赞新中国》,宣传片集合了全校五个二级学院,共1400名师生参与,文化育人在师生参与中顺利铺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学院通过教师党员光荣事迹、宣传学生党员榜样等方式,提升了榜样的力量,宣传文明、绿色、和谐的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了校园正能量,让文化育人有典型、有榜样可供学生参考学习。学院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巩固了文化育人的宣传阵地,形成了文化育人宣传常态化机制。

    四、一馆一长廊一湖,构建文化育人环境体系

    “四个校园”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湖南高铁职院着力打造独具“高铁”个性的特色校园、内涵丰富的文化校园、便捷高效的数字校园和和谐安宁的平安校园。学院以校史馆暨高铁数字博物馆为中心,投资1100万,建设“天佑”生态景观湖,在学院打造詹天佑广场、日晷文化广场、高铁文化长廊、“高铁食代”美食家园、风雨体育场馆系统规划并打造出富有高铁特色的学院文化景点,不仅彰显了特色高铁文化,还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2019年,学院获批“高铁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全省第七批社科普及基地。

    学院注重文化育人环境的系统性,将文化建设、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有机结合。学院将文化育人与基础设施、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文化环境渲染作用,依托基础设施,培养一批一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铁文化学生讲解员,让学生不仅做文化育人的接收者,也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2020年,学院在湖南省“战役密码·中国之治”微宣讲中获市级优秀组织奖及多个单向奖;将文化育人与学院人文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我院独特个性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使学院成为思想道德精神高尚、学术氛围浓厚、人文底蕴深厚、校园环境幽雅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等职业院校。

    3.效果启示

    2018年,指导的《高铁国风文化传播中心》入驻大学生众创空间;

    参加全省校园文化论坛,“高铁国风”案例入选湖南省优秀案例一等奖;

    2019年,湖南高铁职院主编的《馨香人生》出版;

    获批“高铁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全省第七批社科普及基地;

    获批全国书香三八阅读推广基地;

    学校学习强国总积分在湖南省学习强国总积分排名第五名;

    获第五届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南风汉服社”连续三次获得湖南省百优社团;

    获全国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号前35强。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号前26强;

    在湖南省学生节水公益微视频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斩获大学组一等奖等十个奖,获奖比例超过大赛大学组总获奖量三分之一;

    在湖南省“战役密码·中国之治”微宣讲中获市级优秀组织奖及多个单向奖;

    在“生命至上·衡阳战役”主题微宣讲中获优秀组织单位。

    学院通过加强和推进文化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广大师生所认同,积极践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普遍增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文化品牌建设和形象建设成效显著,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辐射功能以及服务地方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打造高职教育品牌的经验,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树立了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唐红】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

【中国吸引力】十八洞村看脱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0-11-02 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