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大学生记者行进两千公里感知柴达木石油精神

发布时间:2019-08-21 19: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章正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8月20日,“强国一代·为梦想加油——奋斗在中国的西北角”大学生记者走进中国石油(青海油田站)新闻实践活动结营。在活动分享会上,大学生记者通过讲述和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对本次寻访进行总结,唱响《强国一代有我在》,感知柴达木石油精神,展示新时代石油人在青海高原建功立业有作为。

  过去1周,来自全国19所高校的20名大学生,从甘肃省敦煌市出发,经过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花土沟、格尔木,最后到达西宁市,行程超过2000公里。大学生记者探访了青海油田的勘探、开采、炼化等一线企业,用笔记录,用镜头还原,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多种形式,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来自南开大学的杨少川感慨:“走了这一路,探访了一滴油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经历了很多,更被柴达木石油精神所感动。”

  来自清华大学的袁文幻被英雄岭勘探现场的“红花”感动。尽管这里距离花土沟镇只有100多公里,由于路况不好,需要3个半小时的车程。她说:“一路上没有看到一株草,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我在勘探队营房的帐篷门口,看到一名女职工正在绣花,是明媚艳丽的牡丹,这是她为自己的帐篷绣的门帘,这可能是方圆几十公里的无人区唯一的‘红花’。”

  来到青海油田之前,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接触过石油行业,对石油精神也没有具体的理解。在分享会现场,郑州大学的阮雷影采访石油工人后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油味”——缺氧但不缺精神,这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

  来自苏州大学的王佳珍在采访后也发现,不少油田的青年职工,经济条件并不差,他们还是选择留在极为艰苦的柴达木盆地工作,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获得感,身上闪烁着一种新的石油精神——可持续的创业精神。

  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气田,勘探工作始于1954年,是新中国最早开发的四大油田之一,主要开发区域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油田职工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的环境里工作。目前,青海油田年原油生产能力239万吨、年天然气生产能力65亿立方米、年原油加工能力150万吨。

  “走进石油门,拥有了奉献的心,苦在离家走四方,乐在油田井成林。”中国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出席活动会的负责同志与大学生共同分享石油人的朴素情怀,“你们用脚步丈量青海油田千里油区,用笔端书写着青海油田精神高地,青海油田还有很多感人场面和故事,未来还可以继续挖掘。”

  大学生记者走进中国石油新闻实践活动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报社于2014年联合发起。截至2018年,已有海内外200余名大学生记者参与活动。

【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