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APP下载

“首届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管祥麟

发布时间:2019-04-01 16:58 来源:中青在线 

    

   【成果介绍】

    他只身一人走遍神州大地,做出了“考察56个民族民间艺术中国行”的壮举,先是骑自行车,后是独自驾车,从1983年至2001年,穿越深山老林、穷乡僻壤,深入到少数民族的村村寨寨,总行程近20万公里,拍摄录像6000余分钟,图片6万张,考察笔记180万余字,征集实物上万件套。这次活动后,他在深圳创建的“管祥麟考察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先后在上海,杭州,深圳,淮北等举行考察成果展,他也把自己的考察活动写成《把生命融入民间艺术》、《天涯探宝》《孤独行走》,可歌可泣的感人的故事都留在了这些著作中。

    【颁奖词】

    他是民族文化的麦田守望者。在历史的浪涛中,他用艺术家的眼光,旅行家的务实姿态,观察记录着华夏民族文化的变迁。对于他,旅行不是游山玩水的浪漫,而是对民族文化怜悯的关怀。孤独行走,管祥麟为民间文化的碎片,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家。

    【个人简介】

    管祥麟,男,1959年8月出生于安徽滁州,曾当过知青,做过淮北发电厂图书管理员。年轻时酷爱绘画、摄影与民族民间艺术。

    从1983年至2001年,先后以骑自行车和驾车的形式行走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考察了55个民族民间艺术,为创建博物馆奠定了丰富的素材。从白山黑水的大兴安岭到细浪白沙的南海之滨,从日出扶桑的蓬莱仙岛到大漠孤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孤独的考察中“九死一生”的管祥麟征集了实物万余件,留下录,6000多分钟,摄影图片7万余张,考察笔记180万字的丰硕成果。

    【人物生平】

    1983年24岁的管祥麟,按照筹备"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文化部1983年下发文件)的建制原则与田野调查方法,"停薪留职"自费骑自行车环国旅行考察民间美术,两年半中途经15个省、自治区,行程8万里,深入边远山区,详细考察了22个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取得丰硕成果。其间六遇死难磨砺。

    1986年因在青海发生的一场车祸,他骑的自行车与迎面疾驶的卡车相撞,他如肉弹一样从卡车上方飞了出去,至今头顶上还留着个疤痕,考察也被迫中断。管祥麟的行动,被关山月、廖冰兄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空前伟举!

    1997年,管祥麟开始计划再用三年时间,自费驾车考察56个民族民间艺术。

    1998年5月16日,管祥麟在文化部社文司和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支持下,从淮北市出发,重踏远征之路。

    2001年6月,被人称之为"中华民族文化守护者"的管祥麟,驾驶切诺基完成了"孤身驾车考察56个民族民间艺术中国行"的壮举。考察中共征集(除台湾高山族)以外的55个原住民艺术品实物1万余件套,拍摄6万余幅照片,纪实摄像6千余分钟,40多盘录音盒带,撰写了180多万字的考察笔记。先后在杭卅、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长沙、淮北等地举办考察成果展和报告会,并分别获得"杰出贡献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成就奖"等称号。

    2006年5月18日,管祥麟当选"首届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之一。

    【已出版的书】

    《把生命融入民间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天涯探宝》中国摄影出版社、《管祥麟考察56个民族艺术中国行》中国摄影出版社、《孤独行走》天津人民出版社、《孤独行走》繁体版台湾星辰出版公司。

    Q&A

    主持人:管先生你好,你平时比较关注非物质文化,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非物质文化?

    管祥麟:“非物质”是一个外来名词,其内容就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随着工业产品大量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之后,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抢救保护行动早已开始;2003年我国也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中心,包括几个月前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成果展,但这里所说的“非物质”确实让很多百姓搞不清楚其中的准确含意,尤其在博物馆看到剪纸、花轿、服饰、木雕、皮影等,都是“物质”,为什么称之为“非物质”?这里有个很专业性的注解与区分,比如浙江宁海的白木雕,二十三年前,我从宁海的一位半身不遂的老艺人那里看到一种独特的白木雕形式,现在已经人亡艺绝了;那么,白木雕本身是物质,而雕刻白木雕的技艺、口诀及手法就是属于非物质的内容了;在民间,绝大多数的文化现象是没有文本记录的,主要靠艺人的口传身教,如地方戏剧、史诗、山歌、音乐、手艺等,一旦观念改变,后继无人,随着老艺人生命的终结而自然消失,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国家及各省、区都在大力抢救过程中,旧有的生活方式逐步被日新月异的现有的生活方式取代,这种取代势不可挡,我们的责任就是在非物质遗产逐步淡出我们的生活之前,尽一切可能把它们真实、客观记录下来。就我多年田野调查的经验,可以由两种方式来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

    一种是博物馆化;二是旅游化,就是把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换种格式来生存。在民间已经很少有人贴门神了,那么我们可以把他移植到旅游景区里,让人们在参观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可观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开一个作坊,手工印制,再用符合现代人欣赏品位的装裱,即可继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主持人:就是把民间艺术用另一种形式来体现。

    管祥麟:正是的,这样的话,民间艺人就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了。另外,博物馆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系统、立体的展示来达到弘扬、传承的目的,这同样是一种延续的有效办法。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么说:非物质文化需要人跟人之间来传承的文化?

    管祥麟:是的。

    主持人:我觉得民间艺人如果把自己的生存方式变一下的话,更主动一点,而不是国家来给你主动提供机会。把自己的经营方式变一下,作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东西,这样对他们的生存以及艺术的传承都是好处。

    管祥麟:是的。国家现在正在抢救这些艺术,每年批了很大的拨款,但是这些民间艺人的想法并没有转变过来。他们很现实,有了钱之后,就会往现代的生活方式靠拢,拆老屋盖新房。如何去引导他们是很重要的,很多学者提出来希望他们把这些民间艺术原汁原味的保留延续下来,一定要有传人。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是对民间艺人的祈愿没有一个很好地尊重。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历史上是难等大雅之堂的,他的命运苦难深重,而文化大革命又是摧残的对象,好不容易熬到了现在,结果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是民间艺术消失最快的阶段。还有一点是非常值得痛心的,我在做田野调查过程中,哪怕是非常偏僻的山寨,都能看到外国人的影子。这些外国人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到一些甚至还没有开放的区域里面。比如我99年的时候在贵州的丹寨县,当地的旅游局局长问我说:您是日本人吧?我问为什么呢?他说我们这里来的都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人,没有中国人来到这里的。当她看完我的介绍信后说,原来中国人也关心咱们民族的文化啊!后来,我在一个苗寨里,居然发现一个美国人用十万元人民币将整个苗寨的嫁衣全部收购下来,这些嫁衣每个女人一生只有一套,要用十年的时间一针一线才能完成的。这个美国人在集装箱上标明工艺品的名字,就可以毫无阻挡的运往国外。后来一位朋友在美国无意间发现了,这些嫁衣现在的市值是两亿多美金。

    现在的民族文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自然消失是一部分;观念的改变导致它不可再生又是一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外流。这是让我们非常痛心的。我们往往在上面喊:要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怎么保护?民间艺术的法什么时候才能立起来。现在少数民族的姑娘巳经没有兴趣再绣花了,因为她们到集市上花三十块钱可以买一套很时尚漂亮的衣裙,没有必要去花那么长时间自己做服饰。即使要做,心境也静不下来了。所以我们工作的意义主要是在这,因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文化之源,是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一个例子,当我访问苗寨,看到她们穿上民族盛装之后,那种豪迈、自信的神情令人尊重,让人刮目相看。但她们换回汉装之后,我就一点点也感觉不到激动了……

    主持人:我还想问一个问题,你觉得宁海的旅游形象代言人可以给你带来什么。

    管祥麟: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件好事,我可以用现在的特殊身份,一方面宣传宁海,另一方面可呼吁大家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至于能给我带来什么?这不是我考虑的事情。

    主持人:请用一段非常简短的话来概括你现在的事业目标吧。

    管祥麟:保护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事永远也做不完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博物馆这个载体来展示、宣传、呼吁,并继续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此不瘦”,就是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一辈子都不会瘦。国强民富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需要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的滋养。二十多年前,我来到白木雕老人的家,因为拮据,只好吃住在他家,受人之恩啊。这在我整个调查的过程中,是经常有的,因为我要把钱省下来的钱去征购那些即将消失的民艺品。我那个时候就想未来建一个博物馆回报社会,目前在深圳平湖华龙公司的支持下终于梦想成真了,我永远都不会放弃这份事业的。

    主持人:你打算为了自己的事业,走到什么时候呢?

    管祥麟:走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我也不会做别的。而且我现在不是为我自己在做,是一种大的民族责任推动力在做。我现在每年都要送走几位老艺人,他们没有传人,痛心啊!政府的拨款往往来的太晚了或不能完全到位,这是一种历史的无奈,所以我会继续努力来完成自己热衷的这份事业。

    【采访链接】

      http://www.cctp.net.cn/shtml/data/458.html

【编辑:杨海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仗IT之剑走天涯
      他们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侠客,用技术的力量帮助公益组织解决难题,仗IT之剑走天涯。
    • “青年大学习”第四季第三期来啦!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本期主题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快来看看吧!
    • 跟着总书记下团组
      每年两会,习总书记都会深入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今年他说了哪些金句?青小豹带你学习!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