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探伤工深夜“演奏”平安曲
宋斯丽 陈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检查仪器、校对里程、打开水路通道阀门……2月10日凌晨,在广西玉林站内,有一群身着厚重防寒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探伤工,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夜幕下对道岔钢轨进行“体检”,确保春运期间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玉林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地处黎湛铁路、益湛铁路交会处,是国铁南宁局管内繁忙的干线之一,也是川、滇、黔、桂物资经湛江港出口的必经铁路枢纽站。刘畅是国铁南宁局玉林工务段玉林探伤工区一名00后探伤工,她所在的班组承担着玉林铁路枢纽各条线路钢轨的探伤检测任务。
当天凌晨4时20分,天空下起蒙蒙细雨,刘畅和工友一起抬着钢轨探伤仪来到玉林站一场,今晚他们要利用120分钟的“天窗”时间给8组道岔和2.3公里线路进行探伤作业。
一切准备就绪后,刘畅双手推着探伤仪,同时盯着屏幕上跳跃起伏的波形图。当在走到145号道岔附近时,刘畅和发现仪器显示异常。“等一下,这里波形显示不正常,好像有点问题。”刘畅说。她停下脚步,与工友共同复核,最后确认此处钢轨近表面的鱼鳞伤深度达轻伤标准。“这个叫‘鱼鳞伤’,顾名思义就是钢轨表面产生了像鱼鳞状一样的裂纹,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任其发展容易造成断轨等严重后果。”刘畅说。
春运期间列车开行密度大幅增加,玉林站客货运列车交会量大,列车高速运行和频繁通过会使钢轨承受更高的交变应力,使得钢轨表面和内部产生疲劳裂纹、损伤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影响列车的安全。
将钢轨伤损记录下来,报给班长庞桂沅,刘畅和工友们继续推着钢轨探伤仪往前测量。“接下来的岔心、尖轨等辙叉部分,需要我们人工检查。”刘畅说着,拿出检查锤,干净利落地蹲身、敲击、聆听,就像医生为患者检查膝跳反射一样,刘畅正通过检查锤反弹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判断钢轨的伤损情况。“叮叮、叮叮……”原本寂静的站场瞬间响起清脆的敲击声。
“如果没有伤损,我们听到锤子敲击的回弹声会很清脆,就像‘叮叮、叮叮’这种声音;如果有伤损,不仅回弹较小,还会发出类似‘咚咚、咚咚’这种比较闷的声音。”刘畅介绍,“通过声音反馈来诊断,我们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些线路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再通过其他设备进一步检查,就能确定了。”
“这孩子对于业务很‘较真’,虽然才参加工作2年,但已经成为班组的‘百科全书’,大家平日里遇到的‘疑难杂症’也都喜欢跟她一起探讨研究。一来二去,大家业务技能增进不少,班组的凝聚力也提高了。”班长庞桂沅说。
春运遇寒潮,虽然天气恶劣,但刘畅和工友们的作业热情只增不减。“叮叮、滴滴……叮叮、滴滴……”在多数人好梦正酣时,玉林站里钢轨的敲击声和探伤仪的回响声相互交织,与站场周边的宁静形成强烈的反差。“你听,这些清脆的声音连起来,像不像一首歌?”刘畅说,“如果需要给这首歌命名,我希望叫《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