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美美术馆三展同开:
到广交会上寻踪艺术的民间立场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9月12日,2024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季开幕式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举行。这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首次尝试以学院藏品研究为主题的综合性展览与研讨会活动,包括三个不同专题展览和一个学术专题研讨会,呈现的问题将围绕“民间美术”“民间表达”和“民间智慧”展开。
作为本次学术季的重磅展览,《样:从“广交会”出发——20世纪艺术史中的民艺眼光》特别从广美美术馆所藏的广交会民间工艺样品出发,考察民艺与现代美术、工艺生产与艺术创作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中一页特殊的风景,这是以往艺术史叙述中较少谈及的面向和问题。
该展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
美术与广交会的历史性相遇
1957年春,第一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办。恰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迁址羊城,并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的时间相交汇。这所美术高校的成立成长,与广州这座城市在大时代中获得的机遇有着密切联系。在以“看样成交”为主要贸易手段的商业平台,生产者、民间手工艺者、美院师生以各种方式相遇。
在春秋两季的交易展会现场,中国各地区的特色商品、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出现在连接全球市场的商业平台,各式样品间里汇聚了前来看样采购的各国客商。尤其纺织品、各种手工艺品等产品,吸引了海外大量订单,让创汇时期诸多行业迅速发展。
在“贸易通五洲,友谊传四海”的号召中,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参与到广交会期间的城市宣传、展馆室内外装饰、展品陈设等各环节。在20世纪下半叶,广交会的现场召唤并训练了广美相当一部分艺术家、艺术从业者的风格语言,并为他们提供了最为直接而广阔的历史舞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南美专及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也在各地区的考察采风过程中收集购入了各类民艺作品,其中部分为织带、绣片和纸样。这些细小、朴素的物件,是师生曾“取样”于民间现场的证明,体现了广州美术学院在创作、工艺方向教学及艺术学理论的来源。
“样本”:触及民间美术丰饶图景
策展人杨凡舒和侯俞伊从广州美术学院多年收藏的广交会样品入手,试图开启观察民间美术田野的新问题和新思路。展览借助藏品及文献,将民间美术在“样本”环节的相关藏品集中呈现,以观察它们在生产创作过程之中,以何种方式和原理连接、组合和拓展。
广交会的传统交易方式即“看样成交”。样本,作为贸易凭据出现在展销会,同样也出现于民间艺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同类别的民间手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常有“花样”“绣样”“纸样”“针样”等物件保留。它们虽非成品,却是确保工艺中图案或技术本身可被复制、临摹,因而得以传授或继承的关键,其本身蕴藏着传统民间美术的动力机制。
在展会现场,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师搜集和购买了他们感兴趣的民间手工艺品。地方各手工艺生产者、创作者凭借对国际市场乃至时代气候的敏锐感知,同样展开了对于当下国际市场与美术学院系统的学习与实验。这不仅仅是看样下单、商品流动的现场,也是同样关心图像与工艺的人们互相 “看样”的艺术史现场。
各地区各民族的刺绣花边、木雕花样本、剪纸纸样,通过各种途经被美术学院教师所收集,运用于教学研究和个人、集体的创作中,成为一代代艺术学子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主办方期待,通过此次展览,为观众展现“样”所触及的民间美术丰饶图景,以及一种可以真切接近的视觉与历史体验。“基于这样的收藏历史,重新看待和整理中国民间美术的‘样’之问题,以把握中国广袤丰饶的民间美术田野中生命力的所在。”
对民艺资源的新发现与新表达
广美美术馆同步推出的,还有《怒向刀丛觅小诗——杨讷维艺术文献展》《高厅项目(三)夜市——临时空间的民间智力》等展览。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展览共同构成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本次学术季活动。展览均将持续至10月23日。
《怒向刀丛觅小诗——杨讷维艺术文献展》首度对杨讷维先生——这位湮没于历史烟尘的艺术家——进行全面回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
展览循着杨讷维的艺术历程,分为“刀笔为宵征”“烂漫向阳开”“不尽的河流”三个单元。这些作品与文献不仅见证了杨讷维在艺术创作历程中对美的探索与追求,更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1937年起,杨讷维在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开始自学木刻,抗日战争期间,他以强烈的现实关怀参与广西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杨讷维始终探寻着木刻这一媒介在战时的能动表达。”策展人区苑琳介绍,从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杨讷维追着现实的浪潮,向着刀丛剑树的环境,以愤慨的心情刻画出了众多现实主义作品。
展览同时紧贴这位艺术家的心灵,体现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中,艺术家个人在大时代之下显露出的自我心境,也让观众们回望现代木刻史蕴含的民间意识和主体能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特别展出杨讷维与木刻艺术家黄新波先生的交往信函,展现了两位木刻艺术家贯穿一生、共渡时艰的相知交往和深厚情谊。
广美美术馆馆长陈晓阳介绍,本次学术季活动旨在从不同角度揭示现代化情境中民间美术的丰饶图景和复杂进路,呈现艺术家在20世纪历史现场的思考与创作,其中也包括他们对于民艺资源的新发现与思考、从而在风格语言和观念上探索出的“民间表达”。
《高厅项目(三)夜市——临时空间的民间智力》展览则着重展示人们处理各种临时空间的即兴构想——在广州的街市民巷,人们用晾衣绳、纸皮、木板、尼龙绑带等易得的材料工具,解决了不少生活的日常需要。在策展人钟乐婵看来,这也是“民间智力”的灵活体现。
9月13日至14日,学术季特别组织以“向上向下的民间和美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各学科、各领域的研究者将展开交流和讨论,延伸拓展对于“民间”和“美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