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山别恋——缅怀张明超老师 | 我与我的老师
张向阳
20世纪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学子,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好印记——长安山。从入学的报到、军训到毕业的答辩、离校,完成了人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光辉岁月。而长安山,就像一张光盘,满满地刻录下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同样,作为母校美术学院的毕业生,“长安山”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我们艺术人生上空的精神图腾。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井喷式出人才的高峰期,产生了诸多大师型的人物,至今仍在全国美术界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作为当年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张明超老师,他的才华和教学理念,给众多学子带去了深远的影响。
很幸运,我是受益者之一!
冥冥之中,自有缘分。明超老师和我不仅同姓,而且和我的启蒙老师是同班同学。如此,自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开始,就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明超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很有一套:对理论的讲解深入浅出,在实践示范上又磅礴大气,尤其强调人物画团块造型的整体感和笔墨精妙处理的符号感,包括画面构成乃至题款章法的细心经营。但往往又是点到为止,每每讲课或示范完毕,他都会坐下来,跷起二郎腿,慢条斯理地和我们分享写生与创作经验,那种胸有成竹的神态让我们对写意人物画艺术产生了不尽的憧憬,又好像吃下了定心丸。
明超老师经常在讲课或示范完毕,会故意躲开一段时间,当我们着急找他的时候,他又会及时出现:“如果我一直站在你们后面,你们反而会有压力而放不开”“我的示范是教给你们寻找造型规律,如果依赖我给你们动笔,作用并不大,因为那都是我的经验,而你们必须根据自己的角度和体验寻找手感……”
他这种有的放矢的教学方式,不但巧妙地激发了我们的探索欲,而且大大促进了我们研究的自觉性。至今,我的工作室还挂着一幅当年的水墨写生作品——《藏女》,那是明超老师授课的珍贵见证。
光阴似箭,当近视镜也不再满足我的视力的时候,时光悄然跨入了2024年。而在元旦那一天的凌晨,明超老师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0岁!
如今,每每看到这幅《藏女》,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母校长安山上那个圆形的公园拱门、那座独一无二“歪歪斜斜”的文科楼、那口通往美术系坑坑洼洼柏油路旁爬满野藤而神秘得令人未敢靠近的防空洞……耳边仿佛又响起明超老师那熟悉的声音。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长安山上的恩师们给我的精神影响是无限的。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师父的那句台词:“你以后闯祸时,记得别提师父的名字就好了”。
当我写下以上文字时,也不禁为之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