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正文

抹不去的记忆 | 我与我的老师

作者:胡俊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9月09日

张老师走了,他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天,参加追悼会的人很多,有亲属、朋友,还有很多他的学生。我看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看着屋外大大小小的花圈,看着水晶棺材里躺着的恩师,内心无比悲痛,如万根钢针扎心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张老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没有他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说起与张老师的结缘,那是冥冥之中注定的。1988年小学升初中,我是我们村小唯一一位免考的学生,可以直接上乡里的初中。可是我没有去,从姥姥家的学校报名,参加了另一所比较有名气的初中招生考试,我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学校录取。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到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第一年的时候还好,期末考试,我是全校第三名,校长亲自为我发奖,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到了第二年,我逐渐迷失了自我,不再是那个勤学苦读的孩子。和一帮“臭味相投”的同学玩到了一起。那种玩,达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上课铃响才进班级,放学找不到人影,甚至我一个月不回家一趟。短短一学期的时间,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看着试卷上的题,脑子一片空白,直接蒙圈。此刻,我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父亲看到我这个样子,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无情地责骂,而是给我讲了人生的一些道理。“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浪子回头金不换”。父亲的这些话,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时时叩击着我的心灵。我决定转校,换个环境。就这样,我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当初保送我的中学——栎城中学。也就是在这所中学,遇到了我的恩师——张国治老师。

张老师是一个性格温和而又慈祥的人。在我的记忆中,他很少发脾气,怪学生。他恪尽职守,工作一丝不苟。尤其他的粉笔字,写得非常工整,就像行走的打印机。学生都喜欢上张老师的政治课,看着他漂亮的板书,听着他讲做人的道理,那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在这所学校里,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我了。初来乍到,我是插班生,有点不适应。张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与我谈心、交流,打开我的心扉。后来,为了让我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父亲找到了张老师,商量着让我搭他的伙,照料我的饮食。没想到张老师竟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这样他又多了一份责任:每天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变着花样给我做饭吃。在张老师的悉心照顾下,我又满血复活,成绩如雨后春笋般往上长。

还有一件事,我无法忘记。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要返校上课。我骑着自行车,走在栎城街南头。突然一个几岁的小女孩,横穿马路,挡在我前面。我根本反应不过来,也刹不住自行车。小女孩倒地了,前轮从肚子上碾过去,我也摔倒了。这时孩子的家长围过来,看见孩子的肋骨旁起了一个包,把我训斥了一顿。我哪经过这样的阵势,吓得六神无主,傻愣愣地站在那里掉眼泪。后来,我跟在家长的后面,到医院给孩子看病。经过医生检查,孩子没有什么大碍,我稍稍松了口气。可是,孩子家长还不让走,说“孩子万一有什么事,我找谁去,你不能走”。眼看事情僵持不下,眼看上学就要迟到了,我懦懦地说:“张国治老师,是您街上的,有什么事您可以找他,找到他就可以找到我了,我是他的学生。”我万万没有想到,我情急之下说的话真管用。孩子的家长居然让我走了,或许这就是张老师的人格魅力吧!

1990年的中招成绩出来了,我以全乡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汝南师范学校。得到这个喜讯,张老师似乎比我都要开心、高兴。如今,在张老师的熏陶下,我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一名县人大代表。我要沿着张老师的足迹走下去,让教育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结果……

病魔虽然夺走了张老师的生命,但夺不走他在我心中的位置。我永远热爱他,敬重他,怀念他——我敬爱的张老师。任凭时光怎样流逝,我对张老师的思念亘古不变的。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责任编辑:原春琳】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洞窟内外皆风景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29:34

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也这么认为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33:46

和母亲一起的异国旅行,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7:43:34

隐藏在元青花里的秘密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9:23:50

北京东城:古今辉映 文脉绵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4 15:53:48

马伯庸:青年作家需要洞察时代精神、连接人民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4 10:44:59

大团小团手拉手,北京人艺携手高校共排一出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2 09:19:00

微短剧走红岂能靠“擦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2 2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