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正文

诗意存纸,师忆留心丨我与我的老师

作者:邬安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9月09日

整理书架的时候,看到了吴老师写给我的毕业赠言。

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半张纸,上面白纸黑字躺着一首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我心底触动,将这张纸从夹着它的笔记本中抽出来,捧在手心仔细地看了又看,仿佛目光能将纸背穿透,直看到过去的时光。

吴老师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从高二文理分班后就一直任教我们班的语文课。他胖胖的身材,总爱穿一身黑色,严厉与平和在他镜片下的眼睛中并存,他谈吐自如,满腹经纶,寥寥数语就能在课堂上将我领入世外桃源一般的语文世界。

高二刚分班,大家谁也不认识谁,班干部和课代表都是班主任临时指任的,我被点做语文课代表,每天课前带读,课后听老师布置作业,因此率先对老师熟悉了起来。吴老师刚接手我们班时,十分严肃,课堂也很有威慑力,满堂的同学都像怯生生的小鸟,后来日月推移相处久了,班级变得活络起来,吴老师也不再是我眼中那个严肃的单面形象,有时流露出的亲切随和的一面也会让我觉得拉近了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虽然在班级纪律欠佳时、作业拖拉不交时,吴老师总是对我们很严厉,但在这份严厉之下,我看到的是老师的负责和教学的效果,我喜欢语文这门课程,也喜欢和敬重这位老师。

那时候,我打心底里觉得吴老师的课讲得特别的好,每次语文课都铆足了劲地认真听讲,不愿意放过每一分钟。课本上的一字一句,在老师的讲解和剖析之下,都让我感受到这些课文不仅仅只是那一行行死板的文字印刷,而是一个个生动的灵魂,是吴老师为我们打开了这道转换的门,搭建起了我们与文字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讲解《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让我看到了别里科夫的可笑与可悲,也看到了社会的僵死与腐朽;在品味《归去来兮辞》时,则让我看到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乐天自然;在探讨《逍遥游》时,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了庄子哲学的精神境界;在分析《陈情表》时,老师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密的忠诚与孝道的伟大力量……每当下课铃声打响,我都如梦初醒一般回到现实世界,久久凝神回味,仿佛精神还停留在刚才老师所创造的世界中遨游一般无法抽离。

高考前夕,即将离校时,平日里交好的同学拉着我去找吴老师留言,我们没有花哨的贺卡,没有精美的明信片,只好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裁成方方正正的两半,那时简单的我们拿着简陋的横线纸,一口气跑到办公室,想请吴老师给我们写两句话,老师提笔,在我们的纸上各写了一首苏轼的诗。我看着纸上的《观潮》,老师对我们笑了笑,说:“这些都是好地方,等你们高考完了可以去看一看。”

后来,高考结束,我没有去到老师口中的风景名胜旅游,但这张纸我一直夹在笔记本里带在身边保存着。上大学以后,每每再翻看到这首七言绝句,都能感受得到自己的心境在随着自我的成长而发生着变化。

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未曾亲身见过,便觉得心中有千万种的遗憾,一旦有一天亲临看过,也就觉得没什么新奇,那烟雨依旧是庐山的烟雨,潮水依旧是浙江的潮水。高考前的我期冀着未知的未来,高考后的我才明白阶段性的目标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过去的我总是把理想中的桃源之地想得离我很远,即使到达和拥有以后,也只觉平常无趣,现在才明白,自己当下所身处的日常的生活、熟悉的景致便已经可以化为理想桃源,我要将理想落于现实,珍惜当下拥有的,而不是沉溺于海市蜃楼的幻想中竹篮打水一场空。

高中毕业后很久没有再见到吴老师,但所幸有老师写给我的赠言,让我在偶尔的瞥见时回忆往昔,审视当下,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原春琳】

石窟寺变身博物馆,洞窟内外皆风景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29:34

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也这么认为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6:33:46

和母亲一起的异国旅行,给我们带来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7:43:34

隐藏在元青花里的秘密

中国青年报2024-09-06 09:23:50

北京东城:古今辉映 文脉绵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4 15:53:48

马伯庸:青年作家需要洞察时代精神、连接人民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4 10:44:59

大团小团手拉手,北京人艺携手高校共排一出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2 09:19:00

微短剧走红岂能靠“擦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9-02 2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