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基础设施“硬联通”迈上新台阶
未来3年,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实施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不少于700亿元人民币……9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宣布,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
从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到2018年北京峰会,从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到2023年中非领导人对话会,再到此次北京峰会,中非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交通建设加速非洲产业资源流动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中国发展“秘诀”如今也在非洲扎下了根。
尼日利亚纳萨拉瓦州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但因基础设施落后,那里的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过去很长时间里,当地人谈及发展时总会不约而同地说:“通向外面的那条路情况糟糕透了。”
当地人提到的路,是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到纳萨拉瓦州唯一的一条公路——凯菲-马库尔迪公路,对公路进行改扩建是当地民众的共同期盼。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尼日利亚凯菲-马库尔迪公路改扩建工程一期项目作为“八大行动”中设施联通的重要举措得以签约。该项目由中国港湾公司2019年承建,2023年完工,包括阿布贾-凯菲5.4公里和凯菲-马库尔迪221.8公里改扩建公路两部分。
让中交二公局尼日利亚凯菲路二期项目工程技术部属地工程师奥迪奇·索罗曼没想到的是,一条公路就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凯菲-马库尔迪公路开通仅一年,就已显著降低了物流和民众通勤成本,在当地备受好评。
公路也深刻改变了喀麦隆南部雨林中的恩杜马莱村。曾经,车辆要在泥泞崎岖的道路上跋涉数小时才能到达这个村庄。如今,由中交二公局参建的克里比-罗拉贝高速公路从村旁经过。这家中资公司还为村里修了便道,架设了小桥。货车司机比尔·萨迪每隔几天就要走一趟这条公路。他感叹道,“这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提高了收入,更给我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
在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非洲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近10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在交通、能源、电力、住房、民生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其中,中资企业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为多国搭建起电力供应和通讯网络,惠及超9亿非洲人民,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非洲大陆互联互通。
能源设施助力非洲绿色发展
在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基建成果惠及非洲千家万户的同时,中非在绿色制造领域的交流也火热推进。
2012年,全球玻璃纤维龙头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巨石埃及”)落户埃及苏伊士。十余年间,它使埃及玻璃纤维行业实现从无到有,有效带动当地矿产、包装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蓬勃发展,助力埃及实现制造业升级。如今,埃及巨石玻璃纤维基地年产能达到36万吨,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埃及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纤生产国。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被广泛运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管道、家居卫浴等领域。
“玻璃纤维对我们国家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有很大帮助。”29岁的埃及籍员工法蒂·托尔基会讲中文,已在巨石埃及工作7年,作为技术品质部副经理的他深知中国企业为埃及筑起绿色屏障所作出的努力。
“全球三分之一的风电叶片使用了巨石生产的玻璃纤维。” 巨石埃及副总经理马新耀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说,“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将绿色能源注入埃及国家电网,再接入巨石埃及的生产线提供玻璃纤维生产所需的电力,公司就是以这样的绿色生产模式助力埃及政府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实践应用。”
巨石埃及的实践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不断助力非洲国家在制造业中采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在肯尼亚,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加里萨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超过76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约6.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几内亚建设的凯乐塔水电站,极大缓解了首都科纳克里及周边地区的用电荒……一座座光伏电站、水电站矗立在非洲的土地上,助推越来越多非洲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梦。
园区合作激活非洲贸易市场
毗邻苏伊士运河,东邻红海,一座荒漠中拔地而起的新城,见证着中非合作的提速升级。
“14年前我刚到时,这里就是一片荒漠,想正常吃顿饭都困难。现在这里变化太大了,车间厂房、宾馆酒店、职工公寓都建起来了。”过去十几年间,埃及泰达执行董事曹慧见证了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简称“泰达合作区”)太多 “意想不到”。
2008年,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组建的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承建泰达合作区,并将合作区分为起步区和扩展区。起步区现已全部开发完成,形成了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2016年年初,中埃两国元首共同为合作区拓展区项目揭牌。
“泰达合作区丰富的用工资源和良好的国际贸易条件,是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的重要因素。”曹慧告诉记者,根据埃及-欧盟伙伴国协议,在埃及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到欧盟免除一切关税,同时在泰达合作区内的企业还可享受埃及本国的税费减免等优惠。
截至2024年上半年,合作区共吸引169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20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50亿美元,缴纳税费超4.5亿美元,成为埃及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的产业园区。
“除了激活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合作区还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曹慧说,截至目前,合作区直接解决当地就业9000余人,产业带动就业约7万人。合作区整体的埃及员工占比达91.3%,部分企业的埃及员工占比超过98%。
“中企管理好、技术好、待遇好,很多埃及人希望来这里工作。”几天前,38岁的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巴基接到了被提拔为泰达合作区总经理秘书的好消息。自2011年加入公司以来,巴基参与了合作区大部分工程项目,“我很高兴能和中国同事一起见证这片‘荒漠绿洲’的发展”。
本报北京9月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悦 记者 李媛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