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莉 见习记者 李思)“我们富平尖柿的特点是外圆内方,中间凸起……”一场直播带货,崔明辉要介绍多次“富平尖柿”。这是富平当地特有的柿子品种,更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如今,一群年轻人正投身于这份红红火火的“柿业”中。
6月2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杨家村“新农人柿园”,记者看到路两旁的柿子还泛着青涩。但“富平尖柿”种植大户崔明辉看到的却是金灿灿的硕果。崔明辉家里种着十来亩柿子树,他盼着“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
“我们不仅要把它种好,而且要把它销售好。”崔明辉说,这几年他开始学习短视频直播带货,“我们是新时代的农民嘛!”
和崔明辉一样,当地有200多名青年新农人,他们分工在当地柿子产业的各个环节。
“年轻人进来了,柿子产业后期就有希望。”庄里镇杨家村党支部书记乔彬彬说,当地在特色柿子产业链的基础上,成立了柿子产业团委,覆盖青年2145人;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孵化青年200余人,带动全县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收2200万元。“幸福指数比原来高多了,这是最明显的变化。”乔彬彬说。
而这一切得益于一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
乔彬彬还记得,他小时候,眼前这片绿油油的果林,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坡地,刮风的时候风沙大,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水。外出务工,是当地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乔彬彬也是其中之一。
2012年,庄里镇杨家片区开始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当地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道路为骨架,对坡面、沟道进行全面治理,采取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保土耕作等措施。
返乡的乔彬彬看到,统一规划的梯田,种着柿子树。一亩地的收入,从一两千元翻倍到一两万元。家乡的变化让他看到了机会。他说,“这个事情,我感觉做大了,不得了。”
乔彬彬成了当地第一个返乡做“柿业”的年轻人。
2012年,25岁的乔彬彬带着全部家当返乡,决定创业。2014年,他创立了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日销450万元、签约第一个超过1000万元的合同、连续多年柿饼销量第一……一个个打破当地柿子成交记录的数字,见证了乔彬彬和当地的“柿业”发展。
这就是留住了水,也留住了人才。富平县水土保持和移民中心主任周琪介绍,当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群众发展经济林,如花椒、苹果等,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
“我们这些回来的人把钱挣了,还能顾家。”乔彬彬说,这几年陆续返乡加入这份“柿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如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等陕西省高校的团队也加入富平“柿业”,成立新农人专家工作站,充分挖掘柿子这个宝,开发柿子农产品、柿子相关衍生品。
富平柿子在互联网和新农人的推动下,不仅在全国畅销,还远销新西兰、迪拜、日韩等多国。
即将进入7月,崔明辉这些“柿业”新农人又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