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逐“新”提“质” 擦亮“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作者:王晨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6月12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沈阳6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金卓)记者今天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新松”),这里仿若机器人的“王国”,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映入眼帘。其中,一种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打造的智能机器人“书法家”,正在“奋笔疾书”,“挥毫泼墨”。

新松品牌推广经理尤轩介绍,新松为机器人“书法家”全新开发的智能交互系统,可实现汉语与多语言的灵活交互,机器人“听”到语音信息后,可以自主分析语音语调,通过AI大模型技术准确解析出语音发起者背后的情感或期望,并生成相匹配的书法作品。

在新松移动机器人调试车间,在流水线上“穿针引线”的工业机器人基于力感知和工艺专家系统等创新技术,可以模拟人类手臂肌肉控制的柔顺特性。在工厂内“奔走忙碌”的移动机器人基于多导航整合、超大规模群控调度、高精度货物定位等前沿技术,实现点对点的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传输。特种机器人则基于超冗余度机器人运动控制、高精度柔索驱动、强辐射场下辐照加固等核心技术,为治安维护、抢险救灾等高危场景中替代人类执行作业来进行“专注操练”。

在新松人工智能研究院,新松公司将机器人接入AI大模型后,训练机器人在自然语言的引导下,能执行更为复杂的任务,只需要通过语音指令告诉机器人任务是什么,例如抓取什么颜色的物品、完成什么样的动作,它可以自己拆分任务动作,生成控制指令,甚至对行动细节进行实时修正,真正实现“手、眼、耳、脑”的高效协同。

智能机器人“书法家”正在“奋笔疾书”“挥毫泼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摄

多年以来,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创新一直是全球主要制造商乃至国家科技层面激烈博弈的重要“战场”。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际上有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美誉。

在新松品牌与文化中心总经理哈恩晶看来,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以其科技创新为“魂”,提质增效为“道”,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要求。在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下,机器人产业正在坚守“老本行”的同时,还担任着“新角色”,持续释放“新动能”。

其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每日都在新松机器人的“王国”中上演,原创性、前沿性创新技术及成果竞相涌现。在新松,多品类百余种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人整装以待,新松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行业“第一”,形成了集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与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

哈恩晶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打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条。新松机器人公司多年来的首要任务就是用机器人技术改造升级产业,以“未来”的技术,服务“现在”的产业。

新松公司自主开发新一代点焊工业机器人,机器人采用强劲型手腕,高扭矩设计,搭载新松基于复杂工况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高速度、高负载、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点焊作业,已在知名国产汽车品牌高端车型焊装线上批量应用。

同时,新松公司还对标全球一流公司最为先进的真空直驱机械手型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新松真空直驱机械手的全面升级,接连攻克了最为关键的驱控一体化技术、全直驱技术,并研制了全新一代的控制器软硬件平台,完成了真空直驱机械手在集成电路领域应用的国产化突破和批量应用,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

在我国知名的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中,新松中厚板焊接机器人在项目竞标中战胜国外竞争对手,运用成熟的起始点寻位、焊缝跟踪、多层多道、多机器人协同等先进技术,新松公司在国内率先攻克机器人中厚板智能焊接技术,实现了“中国的重大工程靠中国自己的工业机器人来造”。

在海内外多家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品牌工厂,由新松公司提供的工业机器人焊装线、移动机器人合装线、电驱动三合一装配线、车载充电机生产线连续交付,在中国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背后,国产机器人厂商正同步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的国际前列。

目前,新松公司创新产品已出口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4000余家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用中国智慧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信心与动力。

哈恩晶表示,下一步,新松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探索丰富“机器人+AI”应用实践,将人工智能与各种品类的机器人深度结合,在更多行业、更多细分应用场景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也将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倒逼作用,推动更高频次、更高质量的技术变革,形成科学、良性的循环,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此外,未来新松公司将大力发展升级支柱产业的先进生产力、面向新兴领域的先进生产力、锻造未来产业的先进生产力,加速逐“新”提“质”,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持久动力。

新松工业机器人调试区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摄
【责任编辑:宁迪】

老建筑讲新故事,“活起来”后“富起来”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4:07

传递祝福!2024高考加油曲来了

人民日报微博2024-06-07 11:10:37

回乡备战!广东人“扒龙舟”是认真的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4:52

毕业旅行不设限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9:32:50

王倦:范闲像英雄,但又是一个孤独的普通人

中国青年报2024-06-07 06:13:56

海南五指山 非遗有看点|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5 20:22:16

老外粉丝“催更”的《庆余年2》牛在哪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6 05:35:08

图知道 | 今日芒种: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5 09:26:28

青年范儿·文化场|下一站,横道河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6-03 22:28:34